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从“怀旧”到“后怀旧”——关于苏州城市形象片的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5 04:10

  本文选题:城市形象 + 《小城之春》 ; 参考:《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摘要】:本文以几部关于苏州的城市影像片为研究对象,探讨由费穆《小城之春》所建构的具有怀旧诗学特征的苏州城市形象在当代社会是如何随着全球消费浪潮的到来而改变。本文认为以《苏园六记》为代表的早期苏州城市影像延续并将《小城之春》的"怀旧诗学"演绎到极致,视觉影像中的苏州园林不仅是人们浪漫怀旧的对象,更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但是在不断变化的新城市背景和全球消费环境下,充满诗意的"视觉怀旧"在《中国苏州》、《家在苏州》和《时间的重量》等城市影像中演变为全球消费的"后怀旧"。在"后怀旧"的城市影像空间里,传统与现代、区域和国家、本土与全球等不同城市景观彼此交织,共同形塑了一个斑驳混杂的"苏州形象"。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several city images about Su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scusses how the city image of Suzhou with nostalgic poetic characteristics is changed with the arrival of global consumption tide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which is constructed by Feimu "Spring of small citie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early Suzhou city image represented by "six Records of Suzhou Garden" continues and deduces the "nostalgia Poetics" of "Spring of small Town" to the extreme. The Suzhou garden in visual image is not only the romantic object of nostalgia. It is also the symbol of Chinese cultural spirit. However, under the changing new urban background and global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the poetic "visual nostalgia" has evolved into "post-nostalgia" in the images of Suzhou, China, and the weight of time. In the "post-nostalgic" urban image space,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regional and national, local and global urban landscape intertwined, forming a mottled "Suzhou image".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基金】:江苏省“333”工程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研究”(BRA2016434) 苏州市姑苏文化宣传重点人才项目“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当代文艺传播现象研究”(LL20160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27;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铮;;浅析城市纪录片对城市品牌的传播[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2 庄彤;;浅析城市形象片创作的四种特性[J];电视研究;2011年05期

3 周凯;孔阳新照;;电影:城市形象营销传播的另类渠道解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4 陈亚君;;浅析影视剧对城市形象传播的作用——以山西影视剧与山西城市形象传播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4年06期

5 王芳;;城市形象微电影探究[J];新闻世界;2014年01期

6 张跃龄;;浅析中国城市形象在电影银幕上的三十年变迁[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7 朱阿强;;中国城市形象片的策划与制作的创新初探[J];中国传媒科技;2014年12期

8 剧静宜;;浅析视觉时代电影与城市形象传播的双赢[J];青春岁月;2013年15期

9 张赛;;金华城市形象微电影传播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4年03期

10 田征;;刍议城市形象片的视觉构建[J];西部广播电视;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俐莉;宗怡;;影像文本中的北京城市形象建构——以城市宣传片及影视作品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张康庄;城市电影进程与城市文化蜕变[N];文艺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王佳;城市+电影=?[N];中国经营报;2010年

3 记者 冯思佳 实习生 胡彩芳;提升城市形象 添彩博览盛会[N];闽南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俞永均;城市推销的境界是打动人的心灵[N];宁波日报;2011年

5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 王田;城市与电影[N];光明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颜婧;换双眼睛看四川[N];四川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博;让微电影成为城市魅力名片[N];中国艺术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哲峰;都市.两性.身体—城市语境下的娄烨电影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华君;城市形象专题片的策划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艺馨;城市形象的影像化与意义生产[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陈张成;城市形象片与城市形象塑造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5 胡玲娜;城市形象片传播实务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6 朴明哲;新世纪以来我国影视剧中的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7 王木鱼;叙事学视野下的城市形象片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8 褚娜;国内城市形象片创作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年

9 王洁松;中国城市形象片对于城市形象的建构与塑造[D];西北大学;2012年

10 邓宇燕;城市形象片的视觉构建[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932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932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7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