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海中最后的礁石——论网络时代中国电影批评的重构
本文选题:互联网 + 电影批评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7年02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深入大众生活,中国电影批评呈众声喧哗之态势。网络社交平台普及使影评人的身份趋于泛化与多元化,与之对应的则是专业影评人所构建的批评"权威"的消解,电影观众的主体感受被淹没于庞大的"数据矩阵"中。同时,资本大量介入影视市场,又使得电影批评的专业性时常为强大的商业利益所驱使。本文提出,电影批评者应以"礁石"姿态,保持独立话语,坚守电影精神,超越时代屏障,在互联网时代重构中国电影批评体系。
[Abstract]:As Internet technology goes deep into public life, Chinese film criticism is in a tumultuous state. The popularity of the network social platform makes the identity of the film critic tend to be generalized and diversified, corresponding to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criticism "authority" constructed by the professional film critic, and the subjective feelings of the movie audience are submerged in the huge "data matrix". At the same time, a large number of capital involved in the film market, but also the film criticism of professional often driven by strong commercial interest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film critics should maintain their independent discourse, adhere to the spirit of the film, surmount the barrier of the times, and reconstruct the Chinese film criticism system in the Internet era.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基金】:紫金文创研究院项目《影视作品影响力的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KTSYZ20160701)阶段性成果 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项目“戏剧与影视学”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戈多;批评 电影批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0年01期
2 杨乃乔;批评的职业性与话语的专业意识——论电影批评的文学化倾向及其出路[J];文艺争鸣;2001年03期
3 张会军;电影批评的思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陆绍阳;电影批评:独立于媚俗与诱惑[J];电影艺术;2004年03期
5 杨新宇;;电影批评的人文内涵[J];艺术广角;2005年04期
6 史可扬;;电影批评的缺失和重建[J];电影艺术;2006年04期
7 吕益都;;言语的“表情”——对当代电影批评的思考[J];当代电影;2006年06期
8 章柏青;;中国电影批评:反思中前行[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章柏青;;电影批评:在反思中前行——中国电影批评30年的演进与嬗变[J];当代电影;2008年12期
10 汪梨;陈竹;金纯峰;;商业时代电影批评的价值与话语重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道新;中国电影批评的个性色彩[N];文艺报;2003年
2 饶曙光;补上电影批评这块短板[N];人民日报;2011年
3 戴锦华;电影批评:理论的演武场[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沈小风;电影批评生态堪忧[N];光明日报;2010年
5 赵葆华;“拷问”电影批评[N];人民日报;2013年
6 饶曙光;电影批评,别再自说自话[N];人民日报;2013年
7 龙其林;电影批评的“画皮”与“刻骨”[N];文艺报;2013年
8 饶曙光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建电影批评体系和权威[N];中国电影报;2013年
9 ;电影批评的困境及其出路[N];北京日报;2003年
10 汪方华;电影批评怎么了?[N];文艺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虞昕;论网络时代中国电影批评场域的主要特征[D];上海大学;2011年
2 刘卉青;网络时代:中国电影批评辨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3 薛峰;论1910至1930年代“鸳鸯蝴蝶派”与“新感觉派”文人的电影批评[D];上海大学;2010年
4 张波;中国电影批评中的话语权威与身份建构(1937-1949)[D];上海大学;2011年
5 刘强;全媒体时代中国电影批评的“元批评”[D];山东大学;2011年
6 周小玲;论80年代“革命现实主义”电影批评的消解[D];上海大学;2013年
7 赵鹏;鲁迅与中国电影批评范式的双轨解读[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敬水;中国电影批评十年发展初探(2000-2010)[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高红朴;中国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研究(2009-2013)[D];河北大学;2015年
3 刘丹;新媒体语境中电影批评空间的拓展[D];复旦大学;2014年
4 李贺;自媒体电影批评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5 秦阳阳;中国新世纪电影批评的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5年
6 刘继阳;1921-1931年中国电影批评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7 李然;中国电影批评中的“民族话语”[D];苏州大学;2003年
8 陈育新;理解的寓言[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1992年
9 齐伟;电影批评理论的反思与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子男;当前中国电影批评的文学化倾向[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本文编号:1950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950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