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我国历史文化纪录片故事化影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5 21:57

  本文选题:历史文化纪录片 + 故事化 ; 参考:《湘潭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我国历史文化纪录片自诞生之日起便倍受观众瞩目,从最初的《丝绸之路》和“话说”系列等在播出后都受到观众的热捧。到现在已经成为纪录片大家族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过程的中的它的创作表现手法也几经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故事化创作手法的运用。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手法在我国始于90年代中,到21世纪成为纪录片中一种盛行的创作手法。正是这种故事化的创作手法使得历史文化纪录片重新赢得观众的关注。历史文化纪录片故事化不仅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推动,同时也受到纪录片观念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其中强调运用虚构策略为真实服务。其次是在市场化浪潮中为求生存而迎合观众的需要,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故事化在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应运而生。在历史文化纪录片中,故事化重点表现在故事性题材的选择、设置悬念、把握节奏以及情景再现中。从本质上说历史文化纪录片是一种电子传媒文化,其叙事方就是运用影像进行叙事。作为叙事的影像符号都是象征形式,影像叙事需要运用所有的影像符号,通过种象征形式才使得这种电子媒介文化具有可视性,最终实现故事化。历史文化纪录片故事化在通过影像符号表达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图像的故事化叙事、声音的故事化叙事、声画结合基础上而形成的情景再现,以及故事化的时空表现来实现故事化表达的效果。但故事化在影像表达过程中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表现在情景再现的过度运用,对历史文化纪录片真实性造成一定的损害;其次是过度追求影像的奇观化,导致了对影像对个体关注不够,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它的历史厚重感,最后一个是它在故事化过程存在模式化表达问题。这些虽然目前仍然存在,但相信在纪录片的发展过程中,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
[Abstract]:China'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ocumentaries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audience since they were born. From the beginning of "Silk Road" and "the saying" series were popular with the audience after they were broadcast. Now it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documentary family. In the short decades of development, its creative expression has changed several time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nges is the use of story writing techniques. The story writing technique of documentary began in 90's in our country, and became a popular creation technique in documentary film in the 21 ~ (st) century. It is this kind of story-based creation technique that make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ocumentaries win the attention of the audience again. The stor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ocumentaries is not only promoted by the technical conditions at that time, but also influenced by the changes in the concept of documentaries, especially the emphasis on using fictional strategies to serve reality. Secondly, it caters to the audience's needs in order to survive in the tide of marketization, and it is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that story 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ocumentaries.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ocumentaries, the emphasis of story lies in the choice of story theme, the establishment of suspense, the mastery of rhythm and the reappearance of scene. In essenc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ocumentary is a kind of electronic media culture. Image symbols as narrative are all symbolic forms. Image narration needs to use all the image symbols to make this electronic media culture have visibility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stor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ocumentaries in the process of expression through image symbols, mainly through the story of the image narrative, the story of the sound narrative, the combination of sound and painting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scene reproduction, And story-based time-space performance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tory-based express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mage expression. Firstly, the over-use of scene reappearance causes certain damage to the authenticit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ocumentaries; secondly, the excessive pursuit of the wonders of images leads to the lack of attention to the individual image. To some extent, it weakens its sense of historical weight, and finally, it has the problem of stereotype expression in the course of story. Although these problems still exist, it is believed that these problems will be solved gradually in the process of documentary 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键;从《人与熊》看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变化[J];电视研究;2000年10期

2 孙曾田;纪录片的价值与创作[J];电视研究;2000年12期

3 刘波;纪录片创作方法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1期

4 刘颐静;纪实与艺术表现──纪录片的两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3期

5 王国平;人物纪录片表现什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6期

6 刘通国;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感悟[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8期

7 王庆文;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S1期

8 张红军,朱梅;“真”的美化与“美”的真化——从美学角度看纪录片创作的“合法手段”[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王慰慈,方方;台湾纪录片创作访谈录[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刘宇鲲;对纪录片本质的再认识──兼议纪录片创作中若干认识误区[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小玉;;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赵剑;;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谭俐莎;;底层纪录与时代见证(摘要)——中国独立纪录片掠影[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邢虹文;;纪录片编导人才素质与培养方式的创新(摘要)——以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为视角[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孙红云;;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发展及其特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石屹;;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奖活动的发展格局与趋势[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郭讲用;;从《体育人间》看中国电视体育纪录片[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吴国庆;;借鉴国际纪录片风尚 打造传播精品[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苏六;;加快纪录片改革发展,凝练和提升文化气质[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何白;;基于“钻石体系”的我国纪录片产业竞争力研究[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的使命[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使命[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舫;人文纪录片:寻找失落的文化精神[N];人民日报;2006年

4 曾林;思维的品格:关于纪录片的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臻青;纪录片为啥没有院线观众?[N];辽宁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英子;青海是纪录片创作的高地[N];青海日报;2010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刘瑜;纪录片,赔本赚吆喝?[N];深圳商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原;电影纪录片,期待喝彩[N];人民日报;2011年

9 喻德术;国产纪录片现状艰难出路何方?[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毛君 本报记者 张树伟;推动纪录片人才自觉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陆敏;纪录片艺术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赵曦;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瑛;“狂喜的真实”:沃纳·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杰;中国独立纪录片生存与发展初探[D];中南大学;2008年

2 罗娟;海外华人题材纪录片的文化价值[D];暨南大学;2008年

3 石琳;纪录片市场营销为王[D];复旦大学;2008年

4 师欢欢;我国大陆独立纪录片传播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苗苗;试论纪录片中商业利益和人文价值的统一对立[D];厦门大学;2009年

6 安丽平;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王增伟;新纪实主义纪录片[D];重庆大学;2009年

8 周菲菲;新虚构纪录片的美学特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王润田;论大型历史考古纪录片《巴人之谜》与《远祖之谜》对“渝派纪录片”的建构作用[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唐莉;作为“民间记忆”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83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983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7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