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从东方主义角度解读《逃离德黑兰》与《拆弹部队》中伊斯兰国家的形象

发布时间:2018-06-29 14:55

  本文选题:东方主义 + 伊斯兰国家 ; 参考:《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2010年,一部描写美国拆弹部队在伊拉克工作和生活的电影《拆弹部队》获得9项奥斯卡提名,最终获得包括最佳影片的6项大奖;在两年以后的第85届奥斯卡颁奖晚会上,一部以伊朗人质危机为背景的电影《逃离德黑兰》获得7项提名并荣获最佳影片。这两部影片都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颇受争议。西方观众认为,这两部影片中对伊斯兰国家的描绘是符合现实的,,然而伊斯兰世界的观众却认为影片是对他们国家形象的歪曲与丑化。 同其他东方国家相比,伊斯兰国家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形象不仅受到早期文学作品的影响,而且更容易受到政治局势的影响。伊斯兰不仅被西方国家视为一种意识形态上威胁,甚至被贴上恐怖主义的标签。赛义德认为,东方主义的思维方式是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出发,将东西方文化对立看待,从而形成一条根深蒂固的“西优东劣”的原则。因此,本文试图从东方主义的视角出发,对伊斯兰国家在《拆弹部队》和《逃离德黑兰》这两部好莱坞影片中的形象进行分析,证明伊斯兰国家在电影中被神秘化、妖魔化和弱化。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混乱的、恐怖主义的伊斯兰国家入手,展示伊斯兰国家如何被妖魔化;第二部分分析了异域的、深不可测的伊斯兰国家,证明伊斯兰国家被神秘化;第三部分分别从无能的、失语的伊斯兰国家进行分析,反映出伊斯兰国家被弱化。 本文以电影中伊斯兰国家形象的分析为基础,旨在从东方主义角度探讨西方对伊斯兰国家的妖魔化、神秘化和弱化,以向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提供更为客观和平等的视角。
[Abstract]:In 2010, a film about the work and life of the U.S. bomb squad in Iraq won nine Oscar nominations, winning six awards, including best picture; two years later, at the 85th Academy Awards, A film set in the Iranian hostage crisis, fleeing Tehran, won seven nominations and best picture. Both films have enjoyed great success and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around the world. Western audiences believe that the depictions of Islamic countries in the two films are realistic, while those in the Islamic world regard the film as a distortion and ugliness of their country's image. Compared with other eastern countries, the image of Islamic countries in Hollywood films is influenced not only by the early literature, but also by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slam is not only seen as an ideological threat by the West, but even labelled as terrorism. According to said, the way of thinking of Orientalism is to treat the East and the West against each other from the angle of dualism, thus forming a deep-rooted principle of "the West is superior and the East is inferior".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ientalism,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images of Islamic countries in two Hollywood films, "bomb Locker" and "escape from Tehran", and prove that Islamic countries are mysterious in the movies. Demonize and weaken.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begins with the chaotic, terrorist Islamic countries and shows how the Islamic countries are demonized.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exotic, unfathomable Islamic countries.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incompetent, aphasic Islamic countries and shows that the Islamic states are weaken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Islamic countries in the film,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demonization, mysticism and weakening of Islamic countries in the We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ientalism, in order to provide a more objective and equal perspective to audiences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岳川;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J];北方论丛;2004年05期

2 王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文化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3 李然;李艳艳;;从“文化输出”的视域高瞻中国武术的输出立场与方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4 高恒忠;;情思深沉 底蕴丰厚——读袁宏宾诗集《孤竹采薇》[J];长城;2009年02期

5 甘安顺;;中国文化创新论略(之五)——关于外来文化本土化与文化创新的思考[J];创新;2007年05期

6 陈晓鸣;;“诗中有画”、“色彩描写”的美学透视[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6期

7 陈锋;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城市规划——写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50周年的时候[J];城市规划;2004年10期

8 陈yN晟;白洁;;文化视角下关于嘉峪关魏晋墓葬中体育题材彩绘砖画的研究[J];敦煌研究;2012年03期

9 孙葛;;文化身份是一个建构的过程[J];大艺术;2006年01期

10 殷平善;邓铁涛学术思想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意义[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晓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高水红;改革精英[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玉玲;滨海型城市旅游业之演进[D];厦门大学;2006年

7 尹晓丽;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品性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李仲天;全球传播语境中的国际舆论调控[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9 徐德林;英国文化研究的形成与发展[D];北京大学;2008年

10 李广昌;民族主体性的觉解[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河卫;西方人眼中完美的中国形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臧晓曦;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许家群;目的论视角下的歇后语翻译[D];山东大学;2010年

5 何长久;论阎连科小说的乡土伦理[D];西南大学;2011年

6 黄卉;当代艺术“中国方式”意义的主题展览学术梳理(2000-2010)[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默;从东方主义视角解读《贫民窟的百万富翁》[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王红强;《夺面双雄》编码解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陈兰;从后殖民视角看中国文化输出的翻译策略[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莹;萨义德后殖民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82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082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b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