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想象的共同体:1990年代以来两岸电影的近代中国女性记忆

发布时间:2018-08-11 17:20
【摘要】:1990年代以来,两岸三地不间断地以影像“记忆”着近代中国不同寻常的女性,在与历史真身的互动往返中,,影像凭借“性别”与“身体”微言大义的介质作用,以作为符码的衣着、饰物与发型,以及作为微观权利运转场域的女性身体为载体,显现着两岸执着的现代性追求,及其作为“想象的共同体”的近代民族身份认同。 这种“认同”是弥足珍贵的,它是两岸“生命共同体”文化经验的近代显现,不仅延伸着影像的民族记忆,构筑起互相补足的民族国家空间——作为“古典中国”接续的“摩登中国”,也为走向必然的两岸电影产业联动的理念兼容性找寻,进而在全球化语境下共筑民族电影主体性,以一体化姿态融入世界电影工业体系提供着启示性与经验性参照。
[Abstract]:Since the 1990s, the three place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have continuously used images to "memorize" unusual women in modern China. In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 real bodies of history, the images rely on the medium of "gender" and "body" as the medium in which they have said a great deal of meaning. With clothing, ornaments and hairstyles as codes, as well as women's bodies in the field of microcosmic rights as carriers, the persistent pursuit of modernity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and their modern national identity as "imaginary communities" are revealed. This kind of "identity" is precious. It is a modern manifestation of the cultural experience of the "life communit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It not only extends the national memory of the image, Constructing a complementary nation-state space as "modern China", as a succession of "Classical China", seeks for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concept towards the inevitable cross-Strait film industry linkage, and then constructs the national film subjectivit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Integration into the world film industry provides enlightening and empirical reference.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锐鹏;台湾的“活电影史”——《汪洋中的一条船》导演李行[J];电影评介;1986年12期

2 托马斯·艾尔萨埃瑟 ,李迅;电影史和视觉快感[J];当代电影;1988年03期

3 杨蓉蓉;;电影:请给我们生命的响应[J];电影新作;1997年04期

4 ;读者来信[J];电影评介;2003年03期

5 郭学勤;“期待视野”与林杉电影的艺术魅力[J];当代电影;2005年06期

6 ;美国“百佳电影台词”排行榜前25名(上)[J];课堂内外(初中版);2006年06期

7 夏清;;谢晋——大时代的书写者[J];语文学刊;2006年21期

8 虞吉;;“开放的电影史观念”主导的路径标识[J];当代电影;2009年04期

9 钱晓农;王冉;;记好莱坞第一电影服装指导——伊迪丝·海德[J];电影文学;2009年11期

10 崔辰;;专业化和学术化的交融 谈美国电影类学术期刊[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小晶;;“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本、硕教学实践及其理论思考[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3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4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5 陈犀禾;万传法;;中国当代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年[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6 任庭义;;西部视阈中的新生代电影——新世纪十年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回顾与评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孙绍谊;;国族电影与影像的跨地域消费[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8 刘宇清;;“华语电影”视野中的中国电影史书写[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9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张振华;于晶;;一意孤行还是理性定位?——中国武侠大片如何真正走向世界[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日本特约记者 何静;日本将开办首家电影大学[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何英;国产女性主义电影的类型化之路[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康婕;马可·贝洛奇奥(著名导演):电影更重要的是有原创性[N];中国电影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汪景然;电影“水军”:能载舟亦能覆舟?[N];中国电影报;2011年

5 吴存荣;中国电影的合肥观澜[N];巢湖日报;2011年

6 李俞洁;变化中的徐克电影江湖[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本报驻罗马记者 马赛;意大利:用3D电影盘活影院[N];光明日报;2010年

8 祁建;谁是贺岁电影蓝筹股[N];中国商报;2010年

9 高小立;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大有作为[N];文艺报;2011年

10 ;收藏电影史料正当时[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慧娟;新时期文学思潮对电影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2 钟瑾;迷失在权力的漩涡[D];上海大学;2010年

3 张利;时代良知的影像表达[D];苏州大学;2011年

4 张辛;论新世纪以来的第六代电影[D];武汉大学;2012年

5 韩煜;少数民族电影与新中国的民族想象(1949-1966)[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一愚;中国早期电影观众史(1896-1949)[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7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8 刘君;谁的话语空间?中国电影与公共领域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朴成培;内蒙古电影的起源与发展[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0 王江;影视化想象:早期电影对乔伊斯实验写作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宁宁;电影植入广告中的观众心理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蔡园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少数民族电影的叙事学研究(1990-1999)[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曾松林;城市在电影中的植入式营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梅琳;陪都《国民公报》电影副刊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严峰;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胡晰淼;从短片《莲花》的创作谈女性主义电影[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7 沈宝民;电影中“镜子”意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雪;华丽转身的背后[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劭昱;100:2:电影的一百年与正/反镜头[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10 曹智;我国数字化电影的美学审视[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77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177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8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