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基于智能虚拟摄影机的用户视觉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4 07:53
【摘要】:虚拟摄影机是在三维虚拟世界中所架设的摄影机,相当于用户在虚拟世界中的数字化眼睛。虚拟摄影机的出现,为视觉技术带来新的契机,使人们构造“智能”人眼的梦想出现了曙光。 虚拟摄影机的智能化发展是视觉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照相机、摄影机再到虚拟摄影机,视觉技术正在转向模拟人类视知觉生理与心理流程,将所视物体的视觉意象数字化的智能视觉技术系统。 视觉信息模型,是为了构建用户在虚拟世界中视觉信息,包括三个方面:视锐度、视野、色视觉。个体生理特征的差异,使用户对相同客体产生不同视觉信息,是视觉信息模型差异的主体因素。正因如此,基于用户个体生理信息驱动的虚拟摄影机再现用户的视觉意象,从而构造用户的视觉意象空间,虚拟摄影机便具有了虚拟人眼的智能性。 智能虚拟摄影机对视觉意象的直观化方式,按照人类视觉意象形成的三个阶段进行的,包括身体感知、心理加工和精神再创造。它所呈现的这种数字化意象空间不仅体现了与虚拟空间具有关联性,也体现了对虚拟空间的创造性。在这种空间形式下,用户的感知方式必然得到重建。通过基于用户体验的测试结果可见,智能化虚拟摄影机不仅满足了用户具身化交互的诉求,也满足了用户视觉意象直观化的诉求。为用户带来愉悦性的情感体验和沉浸的交互体验。 综上所述,,智能虚拟摄影机的发展,表征着视觉技术开始进入了一个构建人类视觉智能的新阶段,传统的视觉技术系统添加智能化的模块,以用户的生理心理信息驱动虚拟摄影机进行观看,才有可能逐渐构建起具有个体生命特征的空间形式——意象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关联,实现人与物体、人与他人之间意识层面的交流活动,进而颠覆并重构人类的视觉感知方式。
[Abstract]:Virtual camera is a camera set up in 3D virtual world,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digital eye of user in virtual world. The emergence of virtual cameras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for visual technology and makes the dream of constructing "intelligent" human eyes appear at dawn. The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virtual camera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visu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rom cameras, cameras to virtual cameras, visual technology is turning to an intelligent visual technology system that simulates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of human visual perception and digitizes the visual images of the objects viewed. Visual information model is to construct visual information in virtual world, which includes three aspects: visual acuity, visual field and color vision. The difference of individual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makes users produce different visual information to the same object, is the main factor of the difference of visual information model. Because of this, the virtual camera based on the user's individual physiolog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es the user's visual image, thus constructs the user's visual image space, and the virtual camera has the intelligence of the virtual human eye. The visual image is visualized by the intelligent virtual camera according to the three stages of the formation of human visual image, including body perception, psychological processing and mental re-creation. The digital image space not only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virtual space, but also embodies the creativity of the virtual space. In this spatial form, the user's perception must be reconstructed. Through the test results based on user experienc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intelligent virtual camera not only meets the demands of user interaction, but also meets the demand of visual image visualization. Bring users pleasant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immersive interactive experience. To sum up,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virtual camera indicates that visual technology has begun to enter a new stage of constructing human visual intelligence. Traditional visual technology systems add intelligent modules. Only when the virtual camera is driven by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can it be possible to gradually 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age space and the virtual space,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life, so as to real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object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others on the level of consciousness, thus subverting and reconstructing human visual perception.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B85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技术[J];港口科技动态;1999年05期

2 刘庆慧;;视觉信息传达在商业空间的展现要素分析[J];考试周刊;2009年40期

3 王遐;;时代精品[J];江苏科技信息;2000年03期

4 丛浩;对影片划伤的探讨[J];影视技术;2005年11期

5 Michel de Pracontal;胡宗泰;;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机[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84年04期

6 Steven L.Birge;卢洪谦;;利用摄影记录进行公路测量[J];铁道勘察;1986年02期

7 何嵘;二维动画摄影原理及其技术特色[J];影视技术;2005年08期

8 胡宗泰;;正电子摄影机[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81年01期

9 ;全新ARRI数字摄影机系统[J];现代电影技术;2010年01期

10 方学兵;金丽丽;;人机界面视觉信息清晰度的可用性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明;;视觉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及其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翌芳;;用意象训练武警士兵军体技能的一项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林剑放;顾莉莉;;家纺产品设计中视觉思维的运用[A];第三届全国染整行业技术改造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力;龚海韵;;果蝇蘑菇体对视觉信息的归纳作用[A];首届中国神经信息学讨论会摘要[C];2000年

5 王晓晖;魏洪兴;;机器人无线网络及视觉信息混合定位研究[A];2007年足球机器人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梁敏华;陈涛;;CMOS相机取代高速摄影机应用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8年

7 宋强;;电影数字拍摄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对策[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8 安朝臣;;影像测量减少误差的方法[A];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C];1986年

9 张浩达;;视觉信息交流中的盲区[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杨再荣;王洪忠;;R-500B型X线摄影机故障一例分析与检修[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贺洁 霍光;IT成就魔幻《阿凡达》[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2 章柏青;恢弘壮阔 昂扬华美[N];人民日报;2010年

3 刘恒涛;“我这半辈子”[N];财经时报;2007年

4 崔卫平;慎用你手里的机器[N];南方周末;2007年

5 白瀛;《三峡好人》:藏在摄影机里的“江湖”[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林琳;中影成为索尼F35国内最大用户[N];中国电影报;2010年

7 任征;善用视觉信息 突出展会形象[N];中国贸易报;2004年

8 张歌东;计算机控制技术[N];计算机世界;2006年

9 钟和;谁的摄影机不撒谎?[N];中国文化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周南焱 实习生 张浩;3D技术拯救不了烂片[N];北京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茂胜;局部保持的流形学习理论及其在视觉信息分析中的应用[D];安徽大学;2010年

2 沈乔楠;堆石混凝土施工管理中视觉信息的处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李姝;面向信息时代波普建筑信息传播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陆燕玉;视觉假体中人工视觉最小信息需求及其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戴金波;基于视觉信息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李新;面向神经计算的视觉信息处理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7 郑华利;彩色地形图的自动识别与矢量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郭戈;数字视频语义信息提取与分析[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9 贾恺;纪实的乌托邦——弗拉哈迪电影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敏;基于智能虚拟摄影机的用户视觉意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余齐玲;电影《2012》中视觉意象的文化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训;摄影机运动—一种独特的造型语言[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艳滨;视觉信息传达设计的多维性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5 张安平;“误读”[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江政儒;地面移动机器人的视觉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7 乔杨;图像处理与视觉信息传达方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8 唐春燕;动态图形设计中的视觉信息呈现[D];汕头大学;2011年

9 向彪;基于超声波和视觉信息融合的语音提示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曹亮;基于视觉信息的车载智能驾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00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200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1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