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以来好莱坞后启示录电影研究
[Abstract]:Post-apocalyptic movies began to emerge in the 1950s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mature and distinctive Hollywood genres. Post-apocalyptic movies are a sub-genre of science fiction movies about the end of civilization. The setting of the story is after the end of the world. Survival and redemption are the main themes of post-apocalyptic movies.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religion and culture, the crisis of the times, consumerism and the survival movement. It expresses the American pioneering myth and desert culture through the text and reveals the cultural imprint under the crisis of the times. In the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causes of the end of the film also chan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is paper selects Hollywood post-apocalyptic films since the 1990s, and makes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m for the first tim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ype research.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post-apocalyptic films, and analyzes its generation context and development. The second chapter studies the type narrative of post-apocalyptic movies, and analyzes its type characteristics from four aspects: narrative structure, spatial presentation, theme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 image; the third chapter studies the image style of post-apocalyptic movi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ruins aesthetics is its main aesthetic style, in which the punk model under the ruins is its typical feature; the fourth chapter studies the image style of post-apocalyptic movies.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cultural values and Inspirations of post Apocalypse film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一兵;中国版的“好莱坞”──影片《西洋镜》观后[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郑再新;与好莱坞抗衡的欧洲电影[J];电影艺术;2000年02期
3 何月;好莱坞电影美国文化中的“空降兵”[J];市场观察;2000年12期
4 ;好莱坞电影续集 大骗单[J];电影文学;2001年10期
5 何宛屏;“成也好莱坞,败也好莱坞”到底是什么意思?[J];语文建设;2001年07期
6 肖筱;好莱坞的灾难片[J];时代消防;2002年02期
7 陈洪兰;好莱坞电影的“性”表演[J];世界文化;2002年02期
8 鲍玉珩;好莱坞市场经营术[J];电影艺术;2002年03期
9 何建平;论好莱坞商业机制形成的文化/社会基础(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徐晓东;拉普特飞岛与尘世凡间——法国观念电影与好莱坞娱乐片的比较[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海娜;;好莱坞电影:美国的形象大使和文化大使[A];公共外交季刊2011冬季号(总第8期)[C];2011年
2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3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祁林;;景观电影之“景观”魅力探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7 王准;;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创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8 吴卫华;;符号暴力:好莱坞的中国形象流行桥段[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9 施梅轻;陈冠平;李淑英;;农村16毫米电影中间片国产化研究[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10 孙绍谊;;新媒体与早期电影[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楼;宝莱坞“消化”好莱坞的意义[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张炜;好莱坞何以充当“媚惑大众的武器”[N];团结报;2011年
3 彭侃;好莱坞电影是如何“走出去”的[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4 本报记者 慢舟;好莱坞“金刚”勇闯中国[N];中国贸易报;2012年
5 摩根资产管理执行董事 莫兆奇;好莱坞的暗淡夏季[N];上海证券报;2012年
6 记者 李婷;狮门影业,好莱坞下一个大玩家?[N];文汇报;2012年
7 陈众议;且说好莱坞这部大片[N];中华读书报;2013年
8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中国电影资本如何在好莱坞实现商业价值[N];北京商报;2013年
9 ;好莱坞电影特效师解密电影背后的事[N];电脑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张汉澍;进口电影“营改增”交锋幕后:中影博弈好莱坞[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芳;中国主旋律影视剧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岩;试论电影空间叙事的构成[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3 熊斌勇;中国电影产业规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4 张佳佳;邵氏电影:“文化中国”的想象与类型话语的建构[D];浙江大学;2017年
5 李渝风;他者的形象:质疑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1980—1999)[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6 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李静;新时期体制演变中的电影进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刘_";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康尔;电影表述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志远;1990年代以来好莱坞后启示录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2 沈文烨;笑声中的颠覆:美国神经喜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
3 杜晓燕;社会疏离中的精神皈依之旅—国产公路电影的本土化表达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7年
4 武雅珊;新世纪以来中国魔幻电影的女性形象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5 张兴玲;好莱坞电影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D];重庆邮电大学;2017年
6 万静;多元视阈下中国“现象电影”成因及表现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7年
7 晏柳;中国大陆“小妞电影”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
8 王楠;在全球化背景下分析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9 武洪昌;论当今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元素[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陈紫薇;跨文化身份的影像表述[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01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201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