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许鞍华电影中的社会问题意识探究

发布时间:2018-09-19 21:10
【摘要】:本文以许鞍华导演历年作品为研究对象,运用作者论、社会学、文化研究等方法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试图提炼出许鞍华作品中深刻的社会问题意识,并探究其电影作品的社会认知价值,希冀能为当前华语电影的创作和发展带来裨益。 许鞍华导演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映现了当代香港社会语境中港人生存境遇的复杂变化,体现了导演对香港社会问题敏锐的观察和思考。首先,从许鞍华电影所处时代的社会语境切入,考察不同时期作品中社会问题意识的主题内涵;其次,从许鞍华电影的影像语言和叙事风格的分析切入,探讨了许鞍华作品中社会问题意识的艺术呈现方式,从而揭示其作品既重艺术品质又兼顾时代内涵的独特魅力;再次,从许鞍华电影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入手,透析其作品中社会问题意识的主体建构;最后,从城市文化和人道主义的视角,深入思考许鞍华电影具有的社会学认知价值。 在许鞍华不同时期作品表现出的社会问题意识面前,我们看到了影像对历史进程的纪录作用,其中体现出导演看待社会问题的立场,也显示出导演对社会历史的评判意识。本文通过对许鞍华电影中社会问题意识的主题映现、影像表达及社会认知价值的分析和研究,试图为当前华语电影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创作拓展全新的美学路径。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works of director Xu Anhua as the object of study, uses the methods of author theory, sociology and cultural research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m deeply, and tries to extract the profound consciousness of social problems in Xu Anhua's works. It is hoped that the social cognitive value of his films will benefit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language films. Director Hui Anhua's works have a distinctive brand of the times, reflecting the complex changes of Hong Kong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contemporary Hong Kong social context, and reflecting the director's keen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on Hong Kong's social problems. First of all, from the social context of the era in which Xu Anhua movies l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me connotation of social problem consciousness in the works of different periods; secondly,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image language and narrative style of Xu Anhua film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artistic presentation of social problem consciousness in Xu Anhua's works, so as to reveal the unique charm of his works, which not only emphasizes the artistic quality but also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imes. Thirdly, it begins with the social problems existing in Xu Anhua's films.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culture and humanitarianism, the author thinks deeply about the sociological cognitive value of Xu Anhua's films. In front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social problems in Xu Anhua's works in different periods, we see the effect of video o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which reflects the director's position on social problems, and also shows the director's judgment consciousness of social history.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theme of social problem consciousness, the image expression and the social cognitive value in Xu Anhua's film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and a new aesthetic path for the film creation of the realistic theme of Chinese film.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同庆;从“美是生活”到“深入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与周扬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焦雪菁;黄丹;;张爱玲的“上海眼光”[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谷宗州;;论电影拍摄剪辑技术对动画镜头语言的影响[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周忠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新阶段对农业发展的引领[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5 王文兵;;理解之花常开:走进诠释学世界——《理解之思———诠释学初论》读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方旭红;;现代文学语境中悲剧审美态势下的“隐形批判”——读迟子建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7 刘一流;张忱;潘媛媛;;浅谈张爱玲无可替代的创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8 王洋;张洪凯;;张爱玲作品中变态女性的变态表现——以曹七巧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9 茅根红;陈志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杨清芳;论民歌的艺术魅力及演唱技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鸣;;意识形态与美国革命的历史叙事[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变与常:关于社会转型方式的历史思考”历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王婷;;论数字时代电影版权侵犯的内生救济——〈阿凡达〉带给电影产业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师曾志;;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黄典林;;媒体主流叙事的边缘解读及其社会逻辑——以北京大栅栏地区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周凡;;葛兰西与“后马克思主义”的生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陈堂发;;新闻传媒与公共政策论辩[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8 周诗岩;;都市构形的可通约性:形象、想象与共同在场[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9 史志高;;私密空间生产:手机短信社会影响研究的新路径[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10 周立;;大众传媒热“秀”与媒介意识形态安全[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3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5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6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7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肖应红;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文静;论影像阐释对小说的提升[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牛欣;新时期以来张爱玲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吸引力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顾t,

本文编号:2251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251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5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