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纪录片《准妈妈的婚礼》中的女性主义思考

发布时间:2018-11-06 17:00
【摘要】:自古以来,婚姻是一个家庭维系情感的一种合法的纽带。无论是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稍显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都有其相对完备的婚姻制度和约定俗成的道德约束。本人的毕业设计,纪录片《准妈妈的婚礼》,详实平静地记录了两个同样都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准备“奉子成婚”的女孩,通过形式相近的婚礼、生子、到婚后生活的一系列过程,以及过程中的各自不同的抉择,最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命运走向和生命质感的呈现方式。在本纪录片中,两个独立的女性个体,面对相似的事件,有限的命运抉择,在不同婚姻文化背景中、不同地域民俗观念差别中,命途的脉络悄然发生了极大的区别与转折。苗家民俗气息浓烈的传统婚礼上,可以看到诸如横幅标语、婚纱照、歌舞演出队等明显的现代文明侵袭和演进的印记;而小县城之中的现代城市婚礼之中,在仪式已经几乎大半西洋化和精简化的表象之下,却依然有着对传统文化符号的保留与传承,家族老人对于“女子无用”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却没有因为形式上的客观而发生主观上的偏移。在这些具体的婚礼仪式和婚后生活之中,本片紧密围绕着汉、苗两对夫妻,分别对两个家庭的结合过程中,周边相关人物以及本体人物自身的体验和情感的记录,体现一种中国人所独有的细腻的情感和人文关怀。以期表现出,在平静的生活节奏之外忽而闪现出婚礼过程的一抹亮色而后复又归于平淡的一种生活常态。
[Abstract]:Since ancient times, marriage has been a legal bond for a family to maintain its emotions. No matter in China where the economy is booming,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or the countries in the third world that are slightly backward, all have their relatively complete marriage system and moral constraints. My graduation project, documentary "Mother-to-be 's Wedding", contains a detailed and peaceful record of two girls who are also coming out of the mountains to "marry by offering children," through similar weddings, giving birth to children. After marriage, a series of processes, and different choices in the process, finally formed their different fate trend and the appearance of life texture. In this documentary, two independent female individuals, faced with similar events, limited choice of destiny, in different marriag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in different regional folklore concept differences, the fate of the vein quietly took place a great difference and turning point. In the traditional wedding, such as banners, wedding photos, singing and dancing troupe and so on, the Miao family can see the mark of the invasion and evolution of modern civilization. While in the modern city wedding in the small county town, under the appearance of almost half Westernization and simplification of the ceremony, there is still the preserv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symbols. The traditional idea that the old family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theory of "useless women" has not deviated subjectively because of its formal objectivity. In these specific wedding ceremonies and after marriage life, this film closely revolves around the Han and Miao couples, the two couples, respectively, in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 the two families, the experiences and emotional records of the surrounding related figures and the Noumenon characters themselves. Embodies a kind of Chinese unique exquisite emotion and humane concern. In order to show, in the quiet rhythm of life suddenly flashed out of the wedding process of a bright color, and then back to a normal life.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键;从《人与熊》看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变化[J];电视研究;2000年10期

2 孙曾田;纪录片的价值与创作[J];电视研究;2000年12期

3 刘波;纪录片创作方法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1期

4 刘颐静;纪实与艺术表现──纪录片的两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3期

5 王国平;人物纪录片表现什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6期

6 刘通国;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感悟[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8期

7 王庆文;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S1期

8 张红军,朱梅;“真”的美化与“美”的真化——从美学角度看纪录片创作的“合法手段”[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王慰慈,方方;台湾纪录片创作访谈录[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刘宇鲲;对纪录片本质的再认识──兼议纪录片创作中若干认识误区[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小玉;;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赵剑;;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谭俐莎;;底层纪录与时代见证(摘要)——中国独立纪录片掠影[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邢虹文;;纪录片编导人才素质与培养方式的创新(摘要)——以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为视角[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孙红云;;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发展及其特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石屹;;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奖活动的发展格局与趋势[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郭讲用;;从《体育人间》看中国电视体育纪录片[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吴国庆;;借鉴国际纪录片风尚 打造传播精品[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苏六;;加快纪录片改革发展,凝练和提升文化气质[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何白;;基于“钻石体系”的我国纪录片产业竞争力研究[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的使命[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使命[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舫;人文纪录片:寻找失落的文化精神[N];人民日报;2006年

4 曾林;思维的品格:关于纪录片的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臻青;纪录片为啥没有院线观众?[N];辽宁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英子;青海是纪录片创作的高地[N];青海日报;2010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刘瑜;纪录片,赔本赚吆喝?[N];深圳商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原;电影纪录片,期待喝彩[N];人民日报;2011年

9 喻德术;国产纪录片现状艰难出路何方?[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毛君 本报记者 张树伟;推动纪录片人才自觉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陆敏;纪录片艺术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赵曦;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瑛;“狂喜的真实”:沃纳·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杰;中国独立纪录片生存与发展初探[D];中南大学;2008年

2 罗娟;海外华人题材纪录片的文化价值[D];暨南大学;2008年

3 石琳;纪录片市场营销为王[D];复旦大学;2008年

4 师欢欢;我国大陆独立纪录片传播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苗苗;试论纪录片中商业利益和人文价值的统一对立[D];厦门大学;2009年

6 安丽平;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王增伟;新纪实主义纪录片[D];重庆大学;2009年

8 周菲菲;新虚构纪录片的美学特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王润田;论大型历史考古纪录片《巴人之谜》与《远祖之谜》对“渝派纪录片”的建构作用[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唐莉;作为“民间记忆”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14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314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8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