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体验与青春的“专属定制”——以电影《匆匆那年》为核心的考察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youth-type movi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film market. With impetuosity and utilitarianism, these films provide an effective platform for the audience to think about youth and find themselves. From "Youth to our eventual loss" to "that year in a hurry" to "left ear", these youth films have made a box office miracle in the mainland film market at medium and small cost.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re narration itself,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label of youth, "No abortion, no youth" and "exclusive customization" between generations, and so on, such as "the year in a hurry" and so on. However, although this kind of film is not completely out of the pattern of commerci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genre films, the ethical paradox of "not repentance" and "remorse" is the main flash of the film.
【作者单位】: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十二五”科研规划第四期课题重点项目“‘审恶’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JNU2014ZD02)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春艳;;全球化时代美国类型电影的发展趋势[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2 ;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高明;;浅析现实主义电影与类型电影[J];大舞台;2011年04期
4 杨世真;;美国类型电影观念中国化接受中的变异问题[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 蔡培印;崔书芹;;新类型电影[J];科技信息;1996年07期
6 兴明;类型电影的新意——关于高安兄弟的影片[J];实用影音技术;2002年01期
7 胡克;中国内地类型电影经验[J];电影艺术;2003年04期
8 郝建 ,张建栋 ,林黎胜 ,吴冠平;类型电影四人谈[J];电影艺术;2003年05期
9 姚汝勇;;简述俄罗斯类型电影的探索[J];艺术广角;2003年05期
10 刘亚冰,吴小丽;类型电影与类型批评[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冯岭;;寻找属于中国自己的“元话语”——关于国内类型电影理论研究的思考[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虞吉;;民族现代类型电影体系建构的学理路径[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虞吉;;早期中国类型电影:源流与动因[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李淼;原创小说欲助类型电影走出窘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李道新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做合格的类型电影[N];中国电影报;2010年
3 夏咏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如何创作中国的类型电影[N];中国电影报;2013年
4 陈浩;让类型电影飞一会儿[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高发;“写实”与“超现实”新类型电影探索[N];中国电影报;2010年
6 颜慧;主旋律类型电影怎么拍?[N];文艺报;2007年
7 电视剧《北京青年》编剧 孙建业;《无人区》:一次类型电影成功的本土化移植[N];中国艺术报;2013年
8 高尔雅;《催眠大师》:从模仿到国产类型电影的尝试[N];文学报;2014年
9 杨栗(书评人);彼得·威尔:类型电影下的艺术颠覆[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10 汪景然;产业化以来类型电影新探索[N];中国电影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勤;民族形象的自我书写[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棠;从“公路电影”看美国类型电影的发展[D];广西大学;2008年
2 钟勋田;1979-1989年香港类型电影的能产性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黄望莉;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类型电影[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1997年
4 李萍;我国战后时期类型电影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张s,
本文编号:2323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32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