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作为符号空间的广州——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中的广州形象建构

发布时间:2018-12-11 14:22
【摘要】:作为中国大陆最长寿的情景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在经过了十六个年头之后,在2016年7月突破三千集大关。这一部电视剧在充当广州市民生活附注的十六年里,讲述故事的场景也随着广州的现实变迁而刷新。在某种意义上,它成为观察传统广府文化如何在现代化浪潮中进行嬗变的一个微型窗口,也在不知不觉间把广州这座城市作为一种符号空间来进行视觉表述。
[Abstract]:After 16 years, the longest-lived drama in mainland China, the Foreign wife Local Man broke through the 3,000 mark in July 2016. In the 16 years that this TV series acts as a footnote to the life of Guangzhou residents, the scene of telling stories is refreshed with the changes of Guangzhou's reality. In a sense, it becomes a miniature window to observe how the traditional Guangfu culture transmutes in the tide of modernization. It also unconsciously regards the city of Guangzhou as a symbol space for visual expression.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传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学科共建课题“1980年代以来广东影视中的广州形象嬗变”(项目编号:GD15XZW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英;;文学空间:关系的建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琳;;作为符号空间的广州——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中的广州形象建构[J];文化艺术研究;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英;;理解空间: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礼春;;上海人和广州人[J];中国保险;2010年11期

2 谭步云;;Z黐J];广州研究;1987年07期

3 ;广州走向辉煌![J];广州政报;2000年13期

4 胡小云;广州演出市场透视[J];广东艺术;2001年04期

5 温朝霞;广州文化市场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章岳云;“新时期广州人精神”与先进文化[J];探求;2004年04期

7 葛彬;对“新时期广州人精神”的思考[J];探求;2004年04期

8 温朝霞;论广州文化对“新时期广州人精神”的铸就[J];探求;2004年04期

9 李欣;;弘扬本土文化 树立城市品牌——浅谈《活在广州》的文化品牌作用[J];当代电视;2007年05期

10 邢照华;;试析清末民初广州的西式饮食民俗文化[J];农业考古;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袁婧;;船上的广州——源自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视阈[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2 庄志茜;赵文斌;;从未来的发展需求把握传统的去留——关于广州旧城区商贸环境的传统溯源及发展探讨[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松;广州“创模”的看点难点和亮点[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毕征;真正广州人要为和谐广州添砖加瓦[N];广州日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我为广州“创文”加油[N];广州日报;2008年

4 郭毓玲;广州市长带火一日游[N];中国旅游报;2000年

5 记者 黄蓉芳 实习生 盘玮 通讯员 穗文明;让来宾感受广州人文明风范[N];广州日报;2010年

6 记者 吴国华;敢想会干 包容互助 亚运提升“广州人精神”[N];广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罗艾桦 贺林平;广州:文明与亚运齐飞[N];人民日报;2010年

8 徐锋;精彩亚运,为新广州作答[N];广州日报;2010年

9 记者 徐海星 通讯员 郑仁鹏 詹嘉莹 穗府研;同做城市主人 共建广州家园[N];广州日报;2011年

10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彭澎;“新广州人”:“口惠”之外还要有实惠[N];南方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倪文君;西方人“塑造”的广州景观(1517-1840)[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凌远;1990后的广州:张欣笔下的城与人[D];广西大学;2015年

2 梁嘉乐;广州粤语语音比较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年

3 龚慧华;民国时期广州寺庙变迁(1918-1937年)[D];暨南大学;2010年

4 袁婧;19世纪上半叶西方人眼中的广州形象[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厚强;广州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王薇;广州地区廉租房住宅建筑外环境实态调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汤晓志;西方人眼中的广州市井形象(1840年至1910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玲;西方文化影响下清代广州城市生活的嬗变[D];四川大学;2007年

9 刘平;广州烈士陵园的发展变迁[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雄;《广州轶闻》翻译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72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372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3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