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中日版本叙述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8 19:45
【摘要】:丝绸之路是一条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商贸之路,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之路。以丝绸之路为题材的纪录片,不仅是追溯、记载、传播丝路文明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是不同文化中的拍摄者对丝绸之路的不同理解与认知的重要体现。这些理解与认知的差异,对于我们丰富和深化丝绸之路的研究、加强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日版本的《新丝绸之路》为研究对象,从叙述文本、叙述主体创作方式、叙述接受者的阅读三个角度呈现并探讨其中的叙述差异以及文化差异。从结构上看,本文分为六章来论述(第六章为结语)NHK和CCTV《新丝绸之路》纪录片叙述差异。第一章为引言,以丝绸之路文本分析和相关叙述学理论分析NHK和CCTV《新丝绸之路》纪录片包括选题依据,选题对象,文献综述。第二章为叙述学与纪录片,包括纪录片和文化关系、叙述学概念界定以及叙述学下的纪录片分析。第三章分析CCTV和NHK《新丝绸之路》叙述文本的差异,通过叙述文本人物设置和时空表达分析发现CCTV和NHK版本在人物设置上分别关注个体引发丝路群体的想象与现实的个体充当记录者记录现代丝路生活;在时空表达上,CCTV和NHK分别关注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宗教等诸多差异。第四章分析CCTV和NHK《新丝绸之路》叙述主体的创作方式差异,通过对CCTV和NHK《新丝绸之路》中叙述主体的主要创作手法差异包括使用解说、人称视角和情景再现的三个方面的差异,体现CCTV和NHK创作手法的不同转向,CCTV创作者倾向使用解说词和全知全能的视角以及大量情景再现事实的创作手法体现丝路与历史的关系,叙述内容包括战争与和平,是一种以过去丝路和中原文化为中心,现代丝路与别的文化体系为边缘,包括忽略宗教的叙述;日方创作者倾向于丝路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和谐,以现代丝路为中心,别的文化体系为边缘,包括忽略中原文化的叙述,同时也体现出中日《新丝绸之路》纪录片不同的传播伦理。第五章分析CCTV和NHK版本《新丝绸之路》叙述接受者的阅读差异,从叙述接受者的接受差异来看,叙述接受者对叙述文本中参与叙述的人物进行人物特性分析和指示镜头的符号解码,发现《新丝绸之路》(CCTV)的可读性较高和《新丝绸之路》(NHK)的易读性较高。研究发现CCTV版本呈现宏大叙述,叙述的重点是丝路人文历史,丝绸之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是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积极引导具有深刻思想的内容,也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悠久文化的自尊心、自豪感和崇圣感起支配作用,其诉求也更符合中国的审美需求;而NHK版本叙述角度从微观出发,较多表现现代丝路民间生活:民间娱乐活动、宗教节日习俗、政治和经济的投射等,内容呈现多元化和开放性,满足大众的衣食住行原始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诉求更符合西方的审美需求。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9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雅欣;徐琳;;《新丝绸之路》再出发[J];中国电视;2006年06期

2 王培;;只能遥望的《新丝绸之路》[J];中国电视;2006年06期

3 Chris;;新丝绸之路[J];设计;2010年08期

4 韦大军;;从对岁月的审度中汲取精华——《新丝绸之路》导演手记[J];电视研究;2006年06期

5 王超;;宗教文化的和谐与新丝绸之路的繁荣[J];中国宗教;2008年04期

6 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J];环球人物;2014年04期

7 张哲玮;;浅析新丝绸之路大众传播文化建设[J];丝绸之路;2014年06期

8 何茂春;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中国的历史机遇、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23期

9 余辉;;寻找时空的跨越——《新丝绸之路》中悬念的运用[J];声屏世界;2006年08期

10 杨雷;;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实施目标及其国际影响[J];新疆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新疆首条高铁完成铺轨预计2014年年底开通运营[A];2014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新疆首条高铁完成铺轨预计2014年年底开通运营[A];成都市“两快两射”快速路系统工程论文专辑[C];2014年

3 ;《新丝绸之路地图集》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A];地图学与GIS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董小玉;;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赵剑;;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6 谭俐莎;;底层纪录与时代见证(摘要)——中国独立纪录片掠影[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7 邢虹文;;纪录片编导人才素质与培养方式的创新(摘要)——以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为视角[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8 孙红云;;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发展及其特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石屹;;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奖活动的发展格局与趋势[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郭讲用;;从《体育人间》看中国电视体育纪录片[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苓 刘纪生;新丝绸之路将托起西部腾飞的翅膀[N];中国冶金报;2004年

2 特派记者 师琰;通往希腊的“新丝绸之路”[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3 本报记者 程友;谱写渝新欧“新丝绸之路”辉煌[N];国际商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李国 本报实习生 李娜;一路向西:“新丝绸之路”带来开放新格局[N];工人日报;2013年

5 ;“新丝绸之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极[N];证券日报;2013年

6 吕彦博;“新丝绸之路”前景可期[N];经济日报;2013年

7 记者 朱磊 刘峰;携手共铺“新丝绸之路”[N];人民日报;2013年

8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倪国良;把兰州新区打造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重要支点[N];兰州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定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有望落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10 肖华堂;“新丝绸之路”上的钢铁新作为[N];中国冶金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陆敏;纪录片艺术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刘伽茵;叙事链思维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D];北京电影学院;2017年

3 赵曦;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4 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黄瑛;“狂喜的真实”:沃纳·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虹;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中日版本叙述差异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2 康晨;文章《“中国的西进战略”和“新丝绸之路”》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3 刘沛;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前景展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4 法伊克(Faig Aghabalayev);阿塞拜疆与中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倡议:地缘经济政治意义与阿中关系[D];南京大学;2016年

5 谷芳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反恐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6 杨圣勤;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中哈产业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7 杨伟玲;《新丝绸之路的地缘政治》(第一章第三节“当代中亚”)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8 倪秀利;《新丝绸之路的地缘政治》第五章第一节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9 王丹丹;《新丝绸之路的地缘政治》第二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10 谭畅;“一带一路”专题文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11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411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1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