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改编类动画对原著的意象扩展与表现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04 15:51
【摘要】:论文立足于动画创作规律的研究,以经典的改编类动画作品分析为切入点,对原著文本和改编类动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和深入研究。研究得知,原著的文字语言是具有图像转换性能的,文字与图像在表述意义上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动画创作者通过自身对原著语言的理解,结合个人的读解、思考及创作意图的参与,对原著进行改写、颠覆和创新,并运用动画独有的特性和艺术表现语言,将其可视化地呈现出来。改编类动画作品通过娱乐的方式将原著要传达的信息传递给观众,使得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完成对原著信息的无障碍接收,更全面、直观地体验原著的艺术魅力;并将改编者个人创作意图和时代气息贯穿其中,满足当代观众群的审美意象、娱乐期待和欣赏视域,,同时达到了对原著文本在意象和表现力上的扩展。 本文绪论部分界定了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原著文本与改编类动画,介绍了当下对改编类动画与原著文本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然后,论文分章节分析了改编类动画创作中的基本改编方式,介绍了不同改编方式各自的特性以及对原著进行再创造的效果,并结合动画案例作品加以佐证,对“改编类动画”基本建立了“结合改编者主观思想与意象思维,对原著进行主动改造的动态艺术表现形式”的个人观点。 本课题力图结合当代观众的认知习惯、娱乐期待和审美经验,将改编类动画作品与原著加以对照、读解和分析,着重研究改编类动画作品创作过程中,来自改编者主观意象的作用和动画艺术表现的叙述手法。论文通过论述动画作品在原著文本基础上的表现、发挥、扩展与最终效果,对比两者间在意象表达上的差异及原因,分析动画对原著文本在意象和表现力上的扩展,并对改编类动画声画艺术所带来的多感官表现进行解析,探讨改编类动画中意象扩展和艺术表现力的实现途径、运用技巧以及所取得的良好效果,从中探索改编类动画的创作规律,达成获取改编创作的主动性,使观众更好地接受原著文化信息的研究目的。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law of animation creation,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analysis and in-depth study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adapted animation work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lassical adapted animation work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original text language has the performance of image conversion, and there is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xt and the image in the meaning of expression. And through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 combined with personal reading, thinking,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creative intention, the animation creator rewrites, subverts and innovates the original book, and uses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tion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of language. Visualize it. The adapted animation works transmi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works to the audience by means of entertainment, so that the audience can receive the original information without obstacles at the same time, and experience the artistic charm of the original book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intuitively. The author also permeates the reformer's personal creative intention and the flavor of the times, satisfies the aesthetic image of the contemporary audience, entertains the expectation and appreciates the field of view, and at the same time reaches the expans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in terms of image and expressiveness. The introduction part of this paper define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e thesis as the original text and adaptation animation, and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subject of adaptation animation and original text.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adaptation methods in the adaptation animation creation,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adaptation methods and the re-creation effect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combines the animation case works to pro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adaptation methods and the re-creation effect of the original work.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ets up the personal viewpoint that "combining the subjective thought and the image thinking of the reformer, the dynamic artistic expression form of the original work should be reformed actively". This topic tries to combine the contemporary audience's cognitive habits, entertainment expectations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 to compare the adapted animation works with the original works, read and analyze them, and focus on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the adapted animation works. It comes from the function of the subjective image of the reformer and the narrative technique of the animation art express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pression, display, expansion and final effect of animation works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text,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and reasons between the two in image expression, and analyzes the expansion of animation to the original text in image and expressiveness. It also analyzes the multi-sensory expression brought by the art of adapted animation sound painting, discusses the way to realize the expansion of image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in the adapted animation, and makes use of the skills and the good results achieved. In order to obtain the initiative of adaptation creation,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creative law of adaptation animation and makes the audience accept the cultural in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work better.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扬体;忠于原著的改编[J];当代电视;1993年08期

2 凌龙华;拥抱原著[J];师范教育;2003年Z1期

3 凌龙华;拥抱原著[J];师道;2003年10期

4 刘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教学浅议[J];唯实;1991年04期

5 张邱林;《林海》与原著《内蒙风光》语言比较分析[J];修辞学习;1997年03期

6 阎良础;对马克思哲学原著教学的思考与体会[J];泰安师专学报;1997年S1期

7 罗国林;风格与译风[J];中国翻译;1996年02期

8 李曾尨;反对这j#的改}鑋J];剧本;1955年09期

9 王雨萌;走进历史 深入原著──谈名著的改编[J];中国电视;1999年S2期

10 王雨萌;走进历史深入原著——谈名著的改编[J];中国电视;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蓥伯;;第一讲 为什么要认真读点马列原著?[A];认真读点马列原著20讲[C];2006年

2 苏秀玲;;English Movie and English Study[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如海;;高放教我读原著[A];高放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马慧群;;影响研究原著类文章发表的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施旺红;;从森田原著看“顺其自然 为所当为”的真正涵义[A];第六届中国森田疗法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皮后锋;;略论《原富》的翻译[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7 蔡和存;;新世纪文学课改革之我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刘厚生;;《张协状元》的改编[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9 邹丽萍;;学习ICD-10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次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高玉海;;《水浒传》续书面面观[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磊;姜伟:不要“方方正正”的谍战剧[N];文汇报;2011年

2 汪守德;努力传递名著的神韵[N];人民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凌俊;“无限接近原著”[N];文学报;2003年

4 张永恒;我为新版《红楼梦》深感遗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记者 李t$;2010年电视剧产量创5年来新高[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沈苑苑(插画家);喜爱中的喜爱[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7 周绚隆;这个梦,离那个梦有多远?[N];人民日报;2010年

8 张菊荣;儿子读书[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马以鑫;改编文学名著要有敬畏心[N];文汇报;2011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蒋朔;《李春天的春天》之后还有“春天”[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川;中国小说续书的历史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秋成;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香港电视剧改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吴(燕日);翻译相异性[D];暨南大学;2006年

4 姜赫俊;《东医宝鉴》方剂引文与主要中医原著比较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5 刘欣;论中国现代改译剧[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6 张雯;图像与文本之距[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7 郭杨;林译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段春旭;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续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任志明;“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宋海云;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辜媛;改编类动画对原著的意象扩展与表现力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3年

2 刘巍巍;《本杰明·巴顿奇事》原著与影片对比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徐君;消费时代经典名著翻拍的问题[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4 李荣;试论原著与影视剧改编的得与失[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5 朱亚梅;延续·颠覆·再造[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玲爱;《傲慢与偏见》文本和电影版本的审美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张玮;小说到电影[D];山西大学;2012年

8 李成忠;中国中产阶级梦想的挫折[D];吉林大学;2011年

9 高原;不即不离 若即若离[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10 赵海峰;电子媒介下的“西游热”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34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434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0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