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坍圮”抑或是“重建”——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山河故人》

发布时间:2019-06-21 00:00
【摘要】: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以平静的电影叙事展开了一幅全球视域下后现代的"离散神话",电影以三段式的影像弥合了过去、现在与未来,以镜像语言展开了"具有贾樟柯特色"的性别思考。本文通过对电影文本中"空间政治""父权""母职"三个相互缠绕的话题式概念的分析,解构《山河故人》中"有意味"的性别意象,试图在贾樟柯创作谱系中厘清影片中性别权力的结构框架,以释《山河故人》中"独到"与"暧昧"的性别表达。
[Abstract]:Jia Zhangke's the Old Man of Mountain and River unfolds a postmodern "discrete myth"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with a calm film narrative. The film bridges the past with three-stage images,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and carries out the gender thinking of "Jia Zhangke with Jia Zhangke's characteristics" in mirror languag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hree intertwined concepts of "space politics", "patriarchal power" and "mother's office" in the film text,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gender image of "meaningful" in the Old Man of Mountain and River, and tries to clarify the structural framework of gender power in Jia Zhangke's creative pedigree, so as to explain the gender expression of "unique" and "ambiguous" in the Old Man of Mountain and River.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方华;贾樟柯谈电影(外一篇)[J];电影评介;2000年01期

2 LOST;贾樟柯:戛纳归来谈独立——电影不应该只是一种传闻[J];电影评介;2002年09期

3 芮欣;从地下走出来的导演——讲解贾樟柯[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王艳云;李菲;;灰色体验与辩证诉求——论贾樟柯小城电影的价值追寻[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张会军;马玉峰;;拥挤的世界 变化的中国 思考的贾樟柯 贾樟柯谈电影《世界》的创作与发行[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陆绍阳;迷失在“世界”中——看贾樟柯的《世界》[J];当代电影;2005年03期

7 贾樟柯;勾伊娜;;贾樟柯:用主流的方式表达自己[J];当代电影;2006年05期

8 张相宽;;作为记忆的青春物语——浅析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J];电影评介;2007年15期

9 刘世钟;;从“未庄”到“汾阳”——论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陈又;;山西好人贾樟柯 用胶片抚摩灵魂[J];西部广播电视;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莉;;城市转型中的异质空间:贾樟柯电影的空间解读[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妍;贾樟柯转型为投资人[N];中国电影报;2007年

2 何茜;贾樟柯新片锁定成都老厂[N];四川日报;2007年

3 文字整理 本报记者 何小诗;贾樟柯《二十四城记》筹款七万帮灾区[N];中国电影报;2008年

4 记者 施晨露;贾樟柯:自强方能赢空间[N];解放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吴小曼;贾樟柯:用电影追随中国变化[N];华夏时报;2013年

6 刘兵;贾樟柯的成功模式[N];财经时报;2006年

7 高波;贾樟柯的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溜;贾樟柯:我是弱者,,我也知道[N];经济观察报;2006年

9 刘溜;贾樟柯:“生活改变了我的电影”[N];经济观察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徐馨;贾樟柯 电影“照”进现实[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帅;记录与悲悯—贾樟柯电影纪实风格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刘佳佳;中国当代电影中的方言元素[D];河南大学;2015年

3 李茜;边缘人物的生存镜像[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文心;中国新生代导演镜头下的“县城”[D];西南大学;2016年

5 俞欢;贾樟柯电影的“反叙事”策略[D];苏州大学;2016年

6 王晔昀;纪实美学的影像表达[D];长安大学;2016年

7 汪曼;固守与变迁的记录者[D];海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吴东哲;李沧东与贾樟柯的边缘人题材电影比较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7年

9 马洁;当代中国小城镇电影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司若;华语游民电影的文学叙事研究——以贾樟柯“故乡三部曲”为例[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03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503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1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