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韩国当代电影中的恨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06:35
【摘要】:“恨”是韩国人最根本的情绪特征,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一种具有大众文化性质的社会风尚。“恨”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在每个韩国人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潜在地影响着韩国人的精神活动,并随着时代的更迭外化在多种艺术形式中。本文将从韩国电影艺术角度剖析韩民族独特的“恨”文化心理,探究韩国电影艺术悲剧美学风格的成因。为深刻剖析韩国电影中的“恨”文化,文章将从意象、形态、叙事三个方面详尽论述:首先界定“恨”文化,并按其成因划分为四种形态进行研究;从典型人物意象和典型非人物意象角度阐释韩国电影中“恨”意象的化身。作为“恨”文化高度凝练的载体,典型意象在升华“恨”情感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章将深刻剖析这些典型意象背后蕴藏的“恨”情感,阐述典型意象的塑造在表达恨意识,宣泄恨情绪上的重要作用。聚焦韩国电影中“恨”文化的三类形态呈现,殖民之仇恨、独裁之愤恨、分裂之怨恨。韩国电影通过殖民之殇的呈现,引致民族的仇恨情感,选择放大个人的胜利和牺牲,弥补民族性胜利缺失的现实,由此引发韩民族特有的“受害妄想症”心理;独裁之愤恨,将聚焦韩国人民抵抗军事独裁统治,追求民主化进程的历史,进而促成民众对黑帮强力及父权的崇拜,韩国黑帮题材通过大佬们牺牲式的死亡,象征非正统武装力量的覆灭,营造绝望的情绪,将愤恨的情感推向极致;分裂之怨恨,将具体分析南北题材电影中悲剧结尾的选择,引导民众发泄南北方无法完成统一的怨恨情绪。从叙事手段、叙事策略两个角度探究韩国电影是如何讲述“恨”的故事。在叙事手段上具体分析韩国电影如何运用造型和语言辅助叙事,分析如何运用构图升华主题,分析服装对人物身份的揭示,颜色的选择对人物心境的渲染、主题曲对人物情感的抒发、主题音乐对电影情感的统领等;在语言方面,论述方言、对白、字幕如何为“恨”故事的言说增色。在叙事策略上,韩国电影推崇结构规整、冲突性强、情感导向经典的叙事模式讲诉“恨”故事,对经典叙事模式、真实叙事模式运用自如;笑中带泪、悲中有乐的矛盾结局,“悬念+疑问”的故事讲述将“恨”情感层层铺展开来。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齐超;;韩国电影中的身份和国家认知研究——以韩国电影《朝韩梦之队》为研究案例[J];当代韩国;2015年03期

2 陈林侠;;北美市场与当下中国电影的文化折扣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严芳;;个性化书写:永恒的母题与执着的救赎——韩国新电影的现代性特征文[J];艺苑;2015年03期

4 徐珊珊;;论20世纪末以来韩国电影的女性意识[J];电影文学;2015年09期

5 金宝镜;;从“漂泊意识”解读张律电影——以《沙漠之梦》和《图们江》为例[J];电影评介;2015年02期

6 郭森,

本文编号:2588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588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b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