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押井守动画电影创作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07:30
【摘要】:中国与日本的动画电影几乎同一时期启蒙于美国,并且在文化的契合上也决定了中国动画的制作会倾向于对日本的学习与研究,在本土动画电影低龄化与题材单一的问题下,本文会对押井守动画电影作品创作风格进行深入研究,主旨在于解析押井守作品中的“生命力”与其在成人动画电影中的创作风格。在上世纪90年代,在日本动画电影界,押井守可谓是与宫崎骏齐名的领军人物,甚至可以说,押井守与宫崎骏是日本动画电影成人化的关键点。区别于主流而传统的宫崎骏式动画,押井守还对电影数字视觉艺术具有巨大的贡献,前沿的数字技术同样是押井守丰富与实践其电影创作观念的工具,他尝试性的将实验性的影像与极致的艺术观念相结合,使得动画电影与电影间的界限变得进一步模糊,迈出了动画电影成人化的代表性一步。相较于主流动画电影,押井守的创作风格更加倾向于内在意象的表达,用超现实的画面与冷峻的对白来震撼观者的心灵,而在背后则蕴藏着其个人对美学、对东西方文化、甚至对人类社会的哲思和质疑。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动画电影导演,相比宫崎骏成功的商业性,押井守是游走于商业和艺术间的“作者型”导演,所以其作品极具个人风格。也正是由于这一“作者型”特质,其作品在拥有极强“生命力”的同时,也排除在了主流商业动画电影之外。因此,国内学术文章大多集中于研究较为主流的宫崎骏以及其作品,然而对押井守的研究则仅限于对某一部或几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动画技法上的剖析与研究。本文则会系统地从押井守的成长经历、动画生涯,以及五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入手,对其作品中所运用的叙述风格、美学观念、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整体性地进行全方位研究。发掘出押井守动画电影中所蕴含的独特艺术风格,并尽可能做全面的解读和整理,为中国动画电影区别于主流的创作提供一些实质的启发。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9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东蔚;;动画电影美术造型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启示[J];北极光;2019年05期

2 赵贵胜;;21世纪初现象级国产动画电影的道德前提构建[J];当代电影;2019年07期

3 吴晓暄;;浅析动画电影创作的形态与变化[J];商业故事;2017年11期

4 刘洋;;试析动画电影中的“形”与“意”[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5 孙悦;叶琳;;动画电影美术造型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启示探讨[J];时代农机;2018年11期

6 钟勋田;;对于国产动画电影热潮的冷思考——以《风语咒》为例[J];科技传播;2019年01期

7 陈安琦;;以商业动画电影为鉴看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J];艺术评鉴;2019年03期

8 聂梦霆;;中美动画电影中英雄形象塑造的差异——以《大圣归来》和《疯狂动物城》为例[J];大众文艺;2019年04期

9 宋玉;;西维亚·乔迈银幕动画:法国动画电影的现实指涉与人文蕴藉[J];电影评介;2018年21期

10 闫丽丽;;表象与本质: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现状剖析[J];艺术评鉴;201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启忠;;童心与神话的互存与融通——观众视角对国产动画现状的审视[A];影博·影响(2019年第02期 总第120期)[C];2019年

2 刘跃军;;立体动画电影发展空间研究[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3 王丽莎;;巧安排、兴波澜——动画电影中的悬念设计与运用[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4 江娟;;从传统“美猴王”到Q版“孙小猴”——从文化产品的商业属性看国产动画电影中“美猴王”传统形象的变迁[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论文集[C];2009年

5 李金梅;;物哀与幽玄:高uQ勋动画电影的民族文化特质[A];江苏省美学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宋磊;;从注意力到情感力:中国动画电影的破茧进化[A];影博·影响(2016年第01期 2016年合订本上 总第97期)[C];2016年

7 李刚;庞琪;卢甜;周和民;;中国动画电影神话角色塑造的缺失与启迪[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2018年

8 闫晗;;新十年(2006-2015)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概述[A];影博·影响(2017年第05期 总第113期)[C];2017年

9 周来;;动画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的中国元素[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10 张启忠;;商业、艺术、教育与宣传的剥裂与错位——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的回溯[A];影博·影响(2017年第04期 总第112期)[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许茜;大千阳光 做照亮中国动画电影的一缕阳光[N];科技日报;2018年

2 撰稿 本报记者 柳青;动画电影不断“越界”,被释放的不仅是导演[N];文汇报;2019年

3 彭凌翔;国产“熊”深耕动画电影市场[N];中国文化报;2019年

4 夏然;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前景尚待挖掘[N];江苏经济报;2019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夏然;国产动画电影爆发尚待时日?[N];证券时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于帆;创投平台助力动画电影市场前行[N];中国文化报;2019年

7 记者 卢扬 实习生 周晨;国产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北美发行[N];北京商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柳青;日本彩色动画电影开山作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N];文汇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郝天韵;2019动画电影有望迈上新台阶[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

10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 鲍远福;国产动画电影的复苏如何重振民族文化风格?[N];中国艺术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吴限;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2 周晨;文化生态的衍变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林清;论中国动画电影[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肖路;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风格及其文化探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斯佳;文学经典传承视野下的动画电影改编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张玲玲;美国动画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符亦文;论动画的跨文化传播[D];浙江大学;2015年

9 徐巧慧;中国动画与相关艺术的关系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动画电影衍生品设计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2 陈鹤元;押井守动画电影创作风格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3 胡月华;动画电影《狮子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海南大学;2018年

4 苏小曼;迪士尼动画电影中平民英雄角色传播效果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5 吴桐;涂鸦与现当代动画电影的交融探索[D];鲁迅美术学院;2018年

6 王静茹;动画电影创作的主观性表达[D];吉林大学;2018年

7 武艺佳;动物动画电影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8 王海燕;民族化道路的探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动画电影的戏曲元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9 李越越;从格式塔视知觉原理看绘本到动画电影的再创作[D];江南大学;2018年

10 于侃如;迪斯尼动画电影中配角的造型设计及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1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611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d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