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电影研究(1979-2010)
发布时间:2020-07-16 05:16
【摘要】:在“重构中国电影史”的学术倡导中,区域电影研究已经成为了史学研究的新方向。历史的绵延在东北电影那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是重构当代电影史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1979年至2010年的东北电影为研究对象,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结合历史研究相关理论与方法,建构科学、系统的区域电影史学研究范式。在理性思辨、文本细读与逻辑推理的过程中分析东北电影历史演变的动因是什么,进而探究这些动因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导致东北电影现实命运的改变。全文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以“横纵交错”与“‘三论’统一”为研究思路,对东北电影历史现象及流变原因展开深入探究,共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阐明选题的背景、研究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通过逻辑学定义方法界定本文视域中的“东北电影”概念,进而在系统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找出东北电影的本质属性,最后在文化学范畴中阐释“东北电影”的丰富内涵。第三章在“横纵交错”的历史空间下“打通”电影史学新观念,横向上分析东北电影与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内在关系,将东北电影置身于中国电影大的发展背景下,结合其主营阵地——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时代际遇对东北电影的发展和演变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深入剖析两者之间无法割断的“血缘”关系。纵向上以历史流变为线索,通过马克思历史分期法将东北电影发展历程分为“探索期”、“震荡期”与“建构期”,并从技术、题材、美学等角度对每一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予以阐释,力求在横纵交错的时空维度下全方位呈现东北电影历史原貌。第四章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本体论研究方法,打破传统电影史研究的单向度方式,将电影现象作为某一特定时代背景下经济、政治等诸多生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的、发展的产物,理性思辨各生成要素间的内在关联、相互影响。这一部分内容将结合上文历史分期的现象阐释,对其发展变化的内外因生成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外因包括电影体制与电影政策的影响与制约,内因则从马克思人学思想出发,探讨作为“群体的人”与作为“个体的人”在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在不同时期的“人”创作的东北电影中如何凸显“人”的意义和力量。第五章以马克思历史审美论为指导,将东北电影历史作为客体审美对象予以美学审视和价值评判。按照朱辉军在《电影形态学》一书中对于电影审美形态的阐释,将东北电影审美形态视作历史形态与文化形态的基础,从镜头语言、叙事结构、造型风格三个层面进行动态研究,解释东北电影审美活动的规律,以及主体如何以审美的方式对待历史。第六章结论部分承接全文研究脉络,以“认识的方式”总结1979年-2010年期间东北电影历史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从而实现历史本体论、历史审美论与历史认识论的内在统一。最后揭示东北电影的当代意义,思考如何从更广阔的文化视角回应东北电影新的时代命题。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图文】:
本文通过对“万方”数据库、CNKI 学术文献总库以及“Open Access Library”库进行相关文献搜索,并运用“知网”进行文献的分析。2014 年 2 月,以“电影史检索词,检索文献共计 376 篇。其中,大部分文献倾向于探讨电影史学研究方法,中国电影史阶段性发展与变革的描摹,仅有少部分文献关注区域电影史学研究,且地域多集中于重庆、上海、浙江、新疆、台湾以及西部地区等,如(图 1-1)。二、文献综述
图 1-1 关于“电影史”的相关文献分析“东北电影”为检索词,搜索文献共计 39 篇。其中,与东北电影史学研文献共 6 篇。通过知网的文献分析,发现目前关于东北电影研究的核心文且多集中于“满映”时期的东北电影研究以及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研究,如(图 1-2)。
笔者将 2004 年-2014 年期间文献进行数据统计,从“电影史”及“东北电影”的相关文献的时间分布来看,关于“电影史”研究的相关文献十年间在波动中呈现趋势,而关于“东北电影”的研究则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这组数据充分说明电影史究已经成为了当代电影研究的重要坐标和基本方向,而东北电影在中国电影史重构程中却被人忽略。
本文编号:2757572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图文】:
本文通过对“万方”数据库、CNKI 学术文献总库以及“Open Access Library”库进行相关文献搜索,并运用“知网”进行文献的分析。2014 年 2 月,以“电影史检索词,检索文献共计 376 篇。其中,大部分文献倾向于探讨电影史学研究方法,中国电影史阶段性发展与变革的描摹,仅有少部分文献关注区域电影史学研究,且地域多集中于重庆、上海、浙江、新疆、台湾以及西部地区等,如(图 1-1)。二、文献综述
图 1-1 关于“电影史”的相关文献分析“东北电影”为检索词,搜索文献共计 39 篇。其中,与东北电影史学研文献共 6 篇。通过知网的文献分析,发现目前关于东北电影研究的核心文且多集中于“满映”时期的东北电影研究以及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研究,如(图 1-2)。
笔者将 2004 年-2014 年期间文献进行数据统计,从“电影史”及“东北电影”的相关文献的时间分布来看,关于“电影史”研究的相关文献十年间在波动中呈现趋势,而关于“东北电影”的研究则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这组数据充分说明电影史究已经成为了当代电影研究的重要坐标和基本方向,而东北电影在中国电影史重构程中却被人忽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克;;新世纪东北“绿色影视”的环保意识源流[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刘小磊;;电影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初兴与散点分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袁庆丰;;《王老五》的新技术主义制片路线及其艺术特征——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后的新市民电影实证[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巩杰;;乡土电影对地域文化的彰显[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1期
5 王赢;;东北新影视视觉形象文化的探究[J];电影文学;2011年01期
6 梁启明;;哈尔滨电影起源与发展[J];黑龙江史志;2009年23期
7 徐萍;;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东北电影制片厂[J];黑龙江史志;2007年04期
8 张咏梅;;浅析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的东北叙事——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02期
9 邵培仁;;作为最新研究视野的媒介地理学[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年01期
10 华锡梅;马守清;李念芦;田俊人;;中国电影技术百年纪事[J];影视技术;2005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蓓蓓;新时期乡村题材法制电影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王文奇;乡村影像的传播与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吕树梅;新中国乡村电影创作中的理想化倾向[D];复旦大学;2007年
4 马潇;世纪之交中国电影趋势[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57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75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