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樟柯电影的孤独意识
发布时间:2020-08-07 09:55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如今,现代化加速了中国社会城市化的进程,都市的版图逐步向乡村扩张,个体纷纷从乡土脱嵌到都市谋生,传统家园早已消逝,而都市也只是“他者”的繁华,现代个体的孤独与焦虑由此而生。在现代性的冲击之下,世俗化社会催生了“占有性个人主义”的萌芽,传统社会的道德伦理已被世俗市场的金钱权力所覆盖。现代性犹如洪水猛兽般将传统价值观冲破,社会个体被紧紧困于现代性的牢笼之中,加剧了个体、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孤独、迷茫与焦虑,家国天下连续体的断裂和现代性个人认同的缺失引发了现代中国政治秩序和精神秩序的危机。本文以贾樟柯电影的孤独意识为研究视角,首先,从地域闭塞所造成的禁锢感,求学经历所带来的漂泊感,独立气质所产生的自由感以及“后文革”和“改革开放”双重时代下所延伸的使命感四个方面分析出孤独意识与贾樟柯之间的关联。其次,从边缘群体的封闭创伤,情感世界的孤寂苦痛,身份悬置的漂泊孤零这三个方面对贾樟柯电影中孤独意识的具体内涵作出归纳总结。深入贾樟柯电影世界的内部,通过影像分析,从纪实化的镜头元素和怀旧式的声音元素两个方面探讨其电影中孤独意识的影像风格。再次,从逝去的乡村、单向度的人以及断裂的文化三个层面延伸出对当代个体孤独意识成因的深度思考。最后,从第六代导演对第五代导演的悖离与承继、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平衡与共谋之间探求贾樟柯电影孤独意识的创作价值;从时代之镜书写历史和平民情怀关注底层两方面探索贾樟柯硬核现实主义的美学价值;从现代症候的文化价值方面分析贾樟柯电影孤独意识中所指涉的政治秩序危机和精神秩序危机,为建构家国天下之新秩序和重建现代中国的个人认同谋求探索之路。贾樟柯作为时代的良知以其充满“乡愁”情怀的镜头去捕捉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被遮蔽的另类历史,以底层性、边缘性的小人物的生存境况,来反映特定时代的历史文化症候。贾樟柯用硬核现实主义的手法将“现实里的中国”还原在镜头前,凝视着现代性孤独之下的个体迷茫与社会疮痍,凸显出对生命个体精神困境的挖掘,为现代中国有关于政治秩序和精神秩序的重构提供了可寻之路。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905
【图文】:
(
(
本文编号:2783825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905
【图文】:
(
(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天一;;贾樟柯的精神切片[J];中国新闻周刊;2015年39期
2 许纪霖;;现代中国的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3 陈峗;;“去家化”与“再家化”: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在张力[J];探索与争鸣;2015年01期
4 许纪霖;;国家认同与家国天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5 潘磊;;论贾樟柯电影的底层叙事[J];电影文学;2014年11期
6 岳天明;;社会困局与个体焦虑: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7 苗元江;王旭光;;批判与超越:物质主义的积极心理学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高娜娜;梁亚雄;靳陈星;;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焦虑[J];传承;2013年02期
9 李芹香;;性别视野下的《三峡好人》[J];电影评介;2012年15期
10 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2783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783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