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流变与融合:1970-2015年香港电影文化身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01:22

  本文关键词:流变与融合:1970-2015年香港电影文化身份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英国的“三方在场”使有150多年殖民历史的香港形成了复杂的身份,经过各种探索,香港于1970年代左右形成了本土意识。作为“想象共同体”的香港电影反映着社会变迁,以影像见证香港文化身份的发展。本研究选取1970-2015四十五年间的香港电影,以重要的经济文化等事件为重要依据将其分为1970-1983、1984-1994、1994-2004、2005-2015四个年代段探讨香港文化身份。香港文化身份包括香港电影中体现的港人形象、身份认同、城市景观、国族建构、话语体系等等,本文通过在岁月变迁中香港文化身份变迁的研究,指出影片从风格样式、形象指涉、影像镜语的转变,挖掘出香港文化身份在承载文化表达、国族期望、身份认同等诸多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认识香港电影在此时此地遭遇的艺术困境和商业选择。通过分析发现:在1970-2015年的香港电影里,香港文化身份呈现出了一种从初步建立到与内地语境发生冲突,再到迷茫共生和巧妙对峙和相互协商,彼此接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香港文化身份的变迁都是直接与社会动荡、经济利益的刺激、文化的开放等因素关联。这些改变集中体现在:人物形象、在地空间、价值观念、叙事机制、类型风格等等。出现这些改变可能的原因是:广阔的大陆电影市场、利好的电影政策、两岸三地的文化交流、大陆与香港的关系。这四十多年来香港意识在电影中的变迁与香港社会的变迁有密切的关联,既要尊重香港本土意识,又要尊重大中华乃至全球化的论述语境。中国身份永远是香港文化身份的内在支撑,香港本土意识与国族意识将日趋融合,形成新香港电影,使华语电影迈向光明的未来。
【关键词】:香港电影 华语电影 身份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0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1 引言7-18
  • 1.1 香港电影概说8-15
  • 1.1.1 香港电影的商业本质10-13
  • 1.1.2 香港电影的艺术追求13-15
  • 1.2 香港文化身份15
  • 1.3 研究方法与文献综述15-18
  • 1.3.1 研究方法15-16
  • 1.3.2 文献综述16-18
  • 2 香港文化身份的建构期:1974-1983年的香港电影18-26
  • 2.1 意气风发的港人形象18-21
  • 2.1.1 李小龙的功夫片18-19
  • 2.1.2 许氏喜剧19-21
  • 2.2 普世意义的价值观21-23
  • 2.3. 香港新浪潮电影里的香港文化身份23-26
  • 3 巩固期:1984-1994年的香港电影26-34
  • 3.1 复杂多义的城市空间26-30
  • 3.1.1 黑暗空间:九龙城寨的恶之花26-28
  • 3.1.2 想象空间:徐克的家国情怀28-29
  • 3.1.3 都市空间:王家卫的封闭孤寂29-30
  • 3.2 对峙矛盾的陆港想象30-34
  • 4 迷茫期:1994-2004年的香港电影34-43
  • 4.1 香港社会的身份问题34-35
  • 4.2 九七前后香港电影中的身份问题35-38
  • 4.2.1“寻根”和“身份”成为叙事母题35-37
  • 4.2.2 类型风格的混杂嬗变37-38
  • 4.3 重温历史的自我确证:《金鸡》系列38-41
  • 4.4 CEPA与合拍片41-43
  • 5 共生期:2004-2015年的香港电影43-52
  • 5.1 CEPA之后的香港电影43-44
  • 5.2 纠结:深切焦虑的前途想象44-48
  • 5.2.1 呈现方式45-47
  • 5.2.2 深层主题47-48
  • 5.3 共生:日趋融合的国族意识与香港本土意识48-52
  • 6. 结语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6
  • 附录56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档期选择:香港电影上映最高原则[J];电影艺术;2005年04期

2 高娜;香港电影产量继续下降[J];影视技术;2005年09期

3 巩宝荣;;《杀破狼》:久违好片,挽救香港电影?[J];艺术评论;2005年12期

4 D.德瑟,吉小倩;评《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J];世界电影;2005年01期

5 张燕;2004香港电影分析[J];电影艺术;2005年02期

6 吴迎君;熊荣;;困境下的突破:香港电影自审意识研究——“关于电影之电影”类型的自我观照品格[J];电影文学;2006年12期

7 列孚;;单边主义让香港电影固步自封——香港电影陷入低谷探究[J];电影艺术;2007年01期

8 丁珊珊;;《海南鸡饭》的异度思考——论香港电影中女性伦理的艺术嬗变[J];艺术百家;2007年04期

9 刘永刚;;香港电影业:“香港电影不死”[J];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27期

10 周为筠;;香港电影:从光辉岁月到后港片时代[J];粤海风;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祁林;;电光碎影的乡愁——论香港电影的怀旧意蕴[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成龙;;成龙访谈[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鹏邋李倩;香港电影:十年走出冰河期[N];经济参考报;2007年

2 见习记者 刘书艳;香港电影里的人性[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3 廉丹;香港电影的“合拍”空间[N];经济日报;2013年

4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樽;香港电影:四面突围探寻救市之道[N];深圳特区报;2013年

5 李瑞华;香港电影回暖势头初显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6 杨一晨;香港电影:制作向上数量向下[N];中国电影报;2005年

7 林志文;香港电影蓄势再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徐宁;江苏影评人评说香港电影[N];新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傅春荣;谁能拯救 香港电影[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朱玉卿;合拍是香港电影发展的一大动力[N];中国电影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友平;香港电影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颖;新时期香港电影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雨蒙;香港光艺制片公司的传承与创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3 肖闱;流变与融合:1970-2015年香港电影文化身份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4 王妍如;香港新艺城公司研究[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6年

5 池亚卿;九七后香港电影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陈怡君;“97”回归后香港电影的文化认同[D];浙江大学;2011年

7 方芳;香港电影的癫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益;第一部香港电影及其相关问题再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9 牟伟;1997年之后的香港电影空间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慧;近三十年香港电影塑造大陆人形象的文化流变(1980-2011)[D];渤海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流变与融合:1970-2015年香港电影文化身份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78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2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