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新时期以来我国纪录片的乡愁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6 21:23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崇尚农耕文化,祖辈以土地、血缘、宗族聚居而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乡土社会。而这与天灾人祸、战乱流离等社会变动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矛盾体,促生了人们共有的一种“乡愁”心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开放的时代赋予了“乡愁”更为丰富的内涵。新时期以来,我国多部纪录片充斥着浓厚的乡愁情感,在深刻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的同时,引起了受众广泛的情感共鸣。本文通过梳理多部纪录片文本,分析我国纪录片中有关“乡愁”表达的“话语”、被建构的方式及与社会意义的互动。绪论部分首先对于本文的研究价值与社会现实意义进行了阐释说明,其次对于目前学界有关纪录片叙事以及“乡愁”叙事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最后阐述与辨析相关概念。第一章主要探究新时期以来我国纪录片乡愁叙事的叙述语境。作为显型语境的社会文化现实与作为隐型语境的网络“乡愁”情绪共同影响了“乡愁”意义的生成。与此同时,纪录片情景语境与社会现实语境也呈现出一定的互动性。第二章主要研究新时期以来我国纪录片“乡愁”叙事的叙事策略。具体来说,叙事形态由类型固定化、宏大叙事、苦难叙事向风格多元化、底层关注、浪漫主义转向;叙事节奏具有韵律化特征,呈现出欢快与沉闷共鸣的显形节奏,以及以复调叙事、冲突叙事为主的隐形节奏;视听修辞则呈现出“底层凝视”与“民族诗意”的特征。第三章重点探究新时期以来我国纪录片乡愁叙事的意义赋予。第一节指出,新时期以来的多部纪录片具有影像民族志的特征,建构出中国乡村形象、底层社会的影像标本,形塑了文化“乡愁”载体的基本形态;第二节则从具象符号、仪式符号、时空符号、性别符号分别剖析纪录片“乡愁”内涵与社会意义的互动。第三节则探究了纪录片影像的“乡愁”话语表达机制,即纪录片通过建构身体空间、景观空间、精神空间实现与受众“乡愁”记忆空间的联结。第四章对于“乡愁”叙事纪录片的传播困境及现代性问题进行引申性反思。主要阐释了乡愁叙事纪录片在当代所面临的几种传播困境;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联性成为解读“乡愁”的新的参照视角。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952
【图文】:

列车,农民工,镜头,画面


组合镜头的视觉修辞可以大致表述为,在某一组连续的画面中,导演通过不同逡逑画面的转承实现意义的连接或者反转。如在纪录片《归途列车》中,有一组镜头是逡逑拍摄务工人员返乡旅程的。前一个镜头是拥挤不堪的火车站进站口(图2.1),接着逡逑一个镜头是一个空旷的地下过道(图2.2),镜头在此静置20秒。如果将两幅画面逡逑分开来看,前者呈现出春节的返乡浪潮,是因为故乡和亲人的“牵引”才使得他们逡逑不愿万里赶回家团聚;而后者也只是导演所安排的一个拍摄机位所捕捉到的画面。逡逑但组合起来而言,两组画面呈现出拥挤与空旷两种极端视觉效果的对比,导演的创逡逑作意图也暗含其中。逡逑B邋..fv..逡逑图2.1《归途列车》逦图2.2《归途列车》逡逑农民工群体在搭乘火车返乡时必然会经过这个空旷的地下通道。地下通道既是逡逑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连接,也是农民工身份与城市身份的隔阂。农民工群体因远离家逡逑①杨旦修,张婷.试论纪录片叙事修辞美学[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10):103-106.逡逑25逡逑

列车,纪录片,传统生活方式,乡愁


乡而本怀有乡愁,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一定负面压力也使得社会层面滋生出聚焦于逡逑农民工问题的普遍“乡愁”。逡逑另一组画面中,张昌华夫妇在狭窄的居住空间内洗脚(图2.3),画面静置50逡逑秒,狭窄的空间隐喻着外来务工夫妻相依为命的生存状态。他们的乡愁更多的是对逡逑孩子的牵挂,而传达给观众的则是以他们为代表的整个农民工生存群体何去何从的逡逑深思。纪录片后半段,张昌华去看望辍学打工的女儿丽琴(图2.4)。同样狭窄的逡逑空间,阴暗的环境,两代打工者的谈话,隐喻着城市女工的相似命运。逡逑:.1逡逑图2.3《归途列车》逦图2.4《归途列车》逡逑2、色彩对比的视觉修辞逡逑在纪录片《归途列车》的后半部分,丽琴不顾父母的阻扰,毅然决定远去深圳逡逑打工,18岁花季少女从酒吧绚烂的灯光下隐退,背影暗淡(图2.5);紧接着一个逡逑镜头是她的外婆在一片翠绿的田间劳作,弟弟则在一旁玩耍(图2.6)。画面色彩逡逑的图案然变换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列车,修辞,色彩对比,视觉


乡而本怀有乡愁,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一定负面压力也使得社会层面滋生出聚焦于逡逑农民工问题的普遍“乡愁”。逡逑另一组画面中,张昌华夫妇在狭窄的居住空间内洗脚(图2.3),画面静置50逡逑秒,狭窄的空间隐喻着外来务工夫妻相依为命的生存状态。他们的乡愁更多的是对逡逑孩子的牵挂,而传达给观众的则是以他们为代表的整个农民工生存群体何去何从的逡逑深思。纪录片后半段,张昌华去看望辍学打工的女儿丽琴(图2.4)。同样狭窄的逡逑空间,阴暗的环境,两代打工者的谈话,隐喻着城市女工的相似命运。逡逑:.1逡逑图2.3《归途列车》逦图2.4《归途列车》逡逑2、色彩对比的视觉修辞逡逑在纪录片《归途列车》的后半部分,丽琴不顾父母的阻扰,毅然决定远去深圳逡逑打工,18岁花季少女从酒吧绚烂的灯光下隐退,背影暗淡(图2.5);紧接着一个逡逑镜头是她的外婆在一片翠绿的田间劳作,弟弟则在一旁玩耍(图2.6)。画面色彩逡逑的图案然变换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维才;;纪录片《四个春天》文化之维:故园回望的温情感伤之旅[J];电影评介;2019年06期

2 赵鑫;陈旗;;“互联网+”语境下纪录片创新发展的再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3 王海旭;;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文化传承[J];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15期

4 陈烨伟;;新媒体背景下的纪录片创作[J];大众文艺;2019年16期

5 孙延凤;;纪录片中的音乐:一种符号学解读——以纪录片《180°以南》为例[J];美与时代(下);2019年07期

6 佘博睿;曾宇衡;;关照现实、创新叙事 这75部优秀纪录片有这些共性[J];广电时评;2019年13期

7 ;“世界需要了解真实的中国” 高长力在阳光节谈中外纪录片合作[J];广电时评;2019年13期

8 张斌;;2017年国外纪录片理论研究综述[J];现代视听;2018年11期

9 杨颖;;“纪录片创作”课程如何设计教学内容[J];文教资料;2018年30期

10 廖尚杰;;对纪录片剪辑方式的探讨[J];传媒论坛;2018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梁仁红;;纪录片创作是一场修行——《长城:中国的故事》总导演手记[A];万里长城(2015年合订本)[C];2015年

2 巩晨;严涵;卢雪;;冰雪运动项目纪录片《红军冰球队》的叙事特点研究[A];2018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8年

3 周选州;;“一带一路”背景下网络直播对纪录片创作的思考[A];人文学术·创新与实践[C];2018年

4 张海洋;唐楠;;另一种视角看待中国北方少小民族生存问题——顾桃访谈录[A];共识(2014春刊11)——新丝路新思路 新常态新常识[C];2014年

5 郭艳梅;;试析新十年中国大学生DV纪录片创作[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于丽娜;;《四个春天》:拙朴影像下的诗意栖居[A];影博·影响(2019年第01期 总第119期)[C];2019年

7 谢寒;;对话张楠导演:《黄河尕谣》探讨个体如何自处[A];影博·影响(2019年第01期 总第119期)[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董小易;打响“纪录浙江”品牌[N];浙江日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吴晓东;纪录片悄然崛起 85.9%的人去年看过纪录片[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丽;重庆纪录片产业基地缘何风生水起[N];重庆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蒲波;我搭上了纪录片飞速发展的“时代快车”[N];中国艺术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王莉;纪录·情怀·梦想[N];甘肃日报;2018年

6 廖健太 张万英 薛可扬;甘肃纪录片40年:记录时代 歌咏陇原[N];甘肃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蒋天羚;纪录片里的中国故事[N];团结报;2018年

8 林沛;互联网让纪录片充满可能性[N];中国文化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张璐;王建国:新时代的纪录片创作应有新的标准[N];中国艺术报;2019年

10 周慧虹;纪录片创作何必跟风[N];吉林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阿拉腾塔娜;内蒙古电视台生态主题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2 杨会;从视觉节奏到生命律动:诗意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苗元华;中国新时期纪录片创作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1978-2015)[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D];浙江大学;2004年

5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仇蓓蓓;影视修史[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倩云;当代工匠题材纪录片创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2 王琳琳;迈克尔·摩尔纪录片主观化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孟宜萱;现象学视域下沃纳·赫尔佐格纪录片“狂喜的真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杨盈;比尔·尼科尔斯纪录片理论的轨迹[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5 张弘扬;非遗类纪录片真实再现手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6 卢浩菊;生态纪录片中的垃圾美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7 陈泽皓;当代中国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现状(2012-2017)[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

8 刘九洲;口述体纪录片的影像表达路径[D];贵州民族大学;2019年

9 周选州;微纪录片中的工匠精神表达[D];贵州民族大学;2019年

10 刘鑫;情感在人物纪录片中的影像化表达[D];贵州民族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94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794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a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