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中国体育电影价值选择的变迁与应然取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01:02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电影作为重要的文艺形式,历来是彰显民族精神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武器,同时也是大众获取心灵慰藉的精神食粮。作为电影的重要题材,体育电影将体育精神与电影艺术“两手相牵”,体育故事背后所折射出的思想与情感,极易引发观众心灵共振。笔者通过研究中国体育电影史发现,体育题材电影在中国已有近百年历史,影片价值选择的历史演变在大多时期呈现出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优秀国产体育电影也曾在一段时期里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但当今我国体育电影却存在着创作缺位、价值选择一元化回流等棘手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文献资料法、影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体育电影的价值选择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现状评述,并总结我国体育电影价值选择变迁的基础上,通过对优秀电影文本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望能够给予国内电影工作者一定借鉴与启示。通过梳理我国体育电影价值选择变迁,本文认为主流价值选择经历了如下变迁:解放前中国(体育救国与生命热爱);新中国初期(服务政治需求);改革开放初期(政治诉求的延续和人文价值的萌发);北京奥运周期(人文诉求沿袭和展现奥运精神)以及后奥运时期(肤浅励志的一元化回流)共五个阶段。随后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体育电影文本,本文对未来中国体育电影价值选择的应然取向进行了展望:第一,应生动反映国家精神,这是国家意志和大众渴望的时代要求。第二,应立足现实生活与世俗情感,诠释不惟成功论的“自我超越”精神、诠释爱的真善美;第三,应体现社会思考与关怀,通过体育电影这一载体融入创作者的深度社会思考、同时透过体育故事蕴含的和平、团结、集体等象征性符号,唤起观众对“和谐”的美好向往和社群归属感;第四,应关注纪录价值与诠释人文精神,电影镜头既可忠实的纪录体育事件,也可帮助观众窥探到体育“冰冷”竞技之外所散发的烟火气息。第五,应关注娱乐价值,娱乐消遣是电影的基本功能,同时也是当今电影市场的风向标之一,合理的运用娱乐价值,将为打造体育电影成功样本而锦上添花。本文最后结合当前社会背景,对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意义进行了阐述。本文认为,体育电影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广体育运动、培育群众体育观,最终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国家发展战略;同时,体育电影将有利于传递国家精神和民族自信,缓和社会焦虑,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塑造健康国家形象。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905;G80-0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文化承载时代与民族精神
        1.1.2 视觉文化时代电影市场勃兴
        1.1.3 中国体育电影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现状
    2.1 国内学界的体育电影研究历程
        2.1.1 新中国初期
        2.1.2 改革开放初期
        2.1.3 北京奥运周期
        2.1.4 后北京奥运时代
    2.2 中国体育电影变迁研究
        2.2.1 发展历史变迁
        2.2.2 文化功能及体育观发展变迁
    2.3 体育电影价值功能领域研究
        2.3.1 精神价值层面
        2.3.2 社会功能层面
        2.3.3 美学及艺术价值层面
    2.4 研究评述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影像分析法
        3.2.3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电影
        4.1.1 体育电影释义
        4.1.2 体育电影研究范围
        4.1.3 体育电影价值选择的内涵与特征
    4.2 中国体育电影价值选择的变迁
        4.2.1 划分依据
        4.2.2 解放前中国(1920-1949)主流价值选择
        4.2.3 新中国初期(1949-1966)主流价值选择变迁
        4.2.4 改革开放初期(1977-2001)主流价值选择变迁
        4.2.5 北京奥运周期(2001-2009)主流价值选择变迁
        4.2.6 后奥运时代(2009-2017)主流价值选择变迁
    4.3 中国体育电影价值选择的应然取向
        4.3.1 优秀体育电影价值中国化
        4.3.2 应生动反映国家精神
        4.3.3 应立足现实生活与世俗情感
        4.3.4 应体现社会思考与关怀
        4.3.5 应关注人文纪录价值
        4.3.6 应关注娱乐价值
    4.4 回归中国体育电影的现实意义
        4.4.1 体育意义
        4.4.2 社会意义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梅玉;李志刚;;东亚体育电影的历史沿革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3年01期

2 朱勇;罗爱新;;体育文化视野下的影像纪录——改革开放30年中国体育电影变迁[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年04期

3 李亦波;;当下我国体育电影的困境与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年01期

4 周传艺;;中国梦的影像建构——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体育电影为例[J];当代电影;2018年01期

5 王帅;;论新世纪以来的台湾体育电影[J];电影评介;2018年02期

6 刘思桐;;浅议体育电影中阐释的美学意义[J];戏剧之家;2018年10期

7 李川;;日本体育电影文化认同性分析[J];当代电影;2018年03期

8 李睿珂;;论体育电影在动作与人文方向的类型碰撞[J];电影评介;2017年01期

9 张茂泉;;“体育+”理念下中国体育电影的梳理与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07期

10 何汛;;新时期中国体育电影中体育精神的嬗变[J];当代文坛;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徐明明;;体育电影类型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冯伟;;民国体育电影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刘佳;;“斜目而视”体育电影,透过幻象看现实中的黑洞——以《梦幻之地》为例[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4 杨赫;杜友君;;传播学视域下体育电影与国家形象塑造[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5年

5 王庆福;;论中国体育电影的国家形象修辞[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6 王静;;奥林匹克文化在体育电影中的传播[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5年

7 姜贺;;体育电影——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薄弱环节[A];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薛熠;;中国体育电影的历史、现状及问题分析[A];《西部体育研究》2010年第3期(总第119期)[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助理 张斌;体育与信任[N];经济观察报;2015年

2 贺遐;呼唤更多国产体育电影[N];中国体育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李元浩;光影诠释的体育力量[N];工人日报;2017年

4 李婷 本报记者 杨琳;《摔跤吧!爸爸》火了[N];四川日报;2017年

5 本报记者 丁佳文;国产体育电影为什么很难叫好叫座[N];天津日报;2017年

6 潘恩;中国体育电影仍需负笈前行[N];中国体育报;2017年

7 刘昕彤;体育电影何去何从[N];中国体育报;2017年

8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 杨洪涛;体育大国为何难见体育电影[N];光明日报;2016年

9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国产体育电影出路在哪里?[N];深圳特区报;2016年

10 编剧 北京市政协委员 王浙滨 导演 王放放;体育电影不可忽视文化传承[N];中国体育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倪沫;中国体育电影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沐;奥斯卡体育电影的意义生成机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年

2 冯俊意;中国体育电影价值选择的变迁与应然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吴旖旎;类型和民族叙事语境下的韩国体育电影[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8年

4 金双燕;国外体育电影中女性主义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7年

5 陶思静;20世纪中国大陆体育电影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廖志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电影中运动员形象塑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7 张健;中美体育电影价值内涵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丽娜;建构与呈现——新中国体育电影文化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思月;我国体育影视价值取向的解读[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李磊;体育电影对体育本质的表达及其社会功能的靶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3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833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d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