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从电视剧到网络剧—生产、消费方式的变化与新的“大众主体”

发布时间:2020-10-09 10:20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自1990年至今在中国的社会和媒体大变化的背景下,从电视剧到网络剧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化。本文对流行电视剧、网络剧、二手创作、网络上的各种表达方式,以及参与生产和表达的新的观众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理解当下社会的“感觉的结构”,因为作为大众文艺形式的电视剧和对它的反应是它们之所从属的社会制度、知识形式、媒介技术变化、日常生活的方式、意识形态等共同作用的结果。1990年代以来,电视剧的生产方式逐渐融入市场体系,资本、政府、观众这三者之间的博弈和互动逐步造就了现有的电视剧生产制度和机制。作为大众文化代表之一的电视剧(包括网络剧)的生产机制,同时也呈现了当今社会文化工业商品生产的基本逻辑和框架。笔者认为,在从以电视台为基地的电视媒体向网络媒体转移的过程中,新的大众和主体性同时出现,他们是表达者、文化生产者,同时也是文化商品的消费者。人们在网络空间里形成了可以自由表达和平等交流的各式“草根媒体”,以“由下而上”的方式,与习惯于“从上至下”运作的新旧主流媒体(包括视频网站)和官方管制,形成了多样化的互动和博弈。本文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本文探讨问题的基点是文化研究。以电视和网络为媒介的大众文化是本文关注的中心,本文由此探讨被主流文化排斥的边缘文化和亚文化,以及文化经验和文化身份。本文在跨学科的多元视野下,研究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意义和价值以及它们生产的方式看成是理解当下社会的重要因素。第二,本文的重点在于电视剧和网络剧的生产和消费机制的研究。机制与制度不同。机制以软性和无形为特点,即法则。制度以硬性和有形为特点,即法律。本文的电视剧机制研究是在文化研究的视野和方法上进行的,在考虑政治、经济、文化变化的大背景下,包含了制度分析和电视剧文本的解读。在本文中,电视剧生产机制的变化,呈现为以“制片人制度”为中心来解析政府、资本的作用及其互动关系。电视剧生产体系/机制的市场化发展,一步步推动观众从被动性较大的客厅式观看,慢慢转变为参与性逐步提升的积极的消费者。网络媒体出现的时间比较短,网络剧生产的方式也不像电视剧那样有固定的制度化形态,可是也形成了内在的固定形式和规则。第三,本文重新定位了大众。在主流媒体从电视媒体到网络媒体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原本被认为是消极的大众逐步变为文化工业生产与消费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中国当下青年一代所形成的新的网络文化,包括表现在电视剧和网络剧领域里的这些状况,依然表现出了反抗性的或主体性的力量,尽管这些反抗和力量往往因为娱乐和消费的转换而在事实上与现实妥协,但是,作为新的、主动的集体经验和实践,它们的潜在能量仍然有可能在合适的外部条件配合下,迸发或转化成为某种指向新的共同体的创造冲动。这就是当下中国年轻人表现在网络世界——在本文涉及的范围内,则是网络时代的电视剧/网络剧的世界——里的“主体性”。
【学位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J90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意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在中国的语境中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二、文化研究的方法
        三、民族志研究
    第三节 已有研究文献综述
    第四节 背景和前史:电视剧生产的市场化过程
        一、1950-1980年代
        二、1982年-1990年代中期
        三、1990年代中期以后
第一章 电视剧生产的“成文法”
    第一节 制片人制度
        一、制片人的出现
        二、市场化进程和制片人制度化
    第二节 收视率
        一、“观众”的登场
        二、收视率:可视化的市场指数
    第三节 评奖制度的变化
        一、电视剧评奖制度的形成
        二、评判标准的市场化
    小结
第二章 媒体的变化和电视剧生产的新阶段
    第一节 从老“电视”到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兴起
        二、新媒体的特点
    第二节 网络剧的出现
        一、视频网站的诞生
        二、三种网络剧
    第三节 视频网站的运作方式
        一、盈利模式
        二、大数据
        三、“点击”机制
    小结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新的电视剧观众
    第一节 新媒体大众出现的背景
        一、从\L丝到看众
        二、“群体智慧”和“共感智慧”
        三、“生产-消费”和“消费/生产”
    第二节 看众的参与\生产活动
        一、二次创造
        二、看众的电视剧粉丝活动
        三、看众的“主体性”
    小结
第四章 电视剧及其对现实的表征
    第一节“主旋律剧”的变化:“革命历史正剧”和“军旅剧”
        一、重叙历史记忆
        二、所谓“中国气息”
        三、小人物的平凡世界
    第二节 都市生活剧:从《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到《蜗居》
        一、从生活的主体到物质的客体
        二、“房子”:符号化了的物质生活
        三、成功人士:势利化和动物化
        四、都市新爱情:从“反感”到“加入”
    小结
第五章 从电视剧到网络剧
    第一节 形形色色的“穿越”剧
        一、网络小说的流行与“穿越热”
        二、“后宫”里的“女人”
    第二节 《武林外传》和青年亚文化
        一、“搞笑”和“无厘头”
        二、“酷”和“极度享乐主义”
    第三节 网络剧和青年主体的状况
        一、“小故事”的消费:以“二次创造剧”为例
        二、网络剧的特点:以《万万没想到》为例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明;;六分天下:今天的中国文学[J];文学评论;2011年05期

2 刘瑞生;;新媒体发展的态势与基本特征[J];新闻战线;2010年11期

3 侯自强;;三网融合背景下的传媒变局[J];中国电信业;2010年07期

4 高欢欢;骆正林;;2009年中国电视剧发展研究述评[J];现代视听;2010年03期

5 杨旦修;;e社会:电视剧传播的危与机[J];文艺争鸣;2010年06期

6 喻国明;苏林森;;中国媒介规制的发展、问题与未来方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刘堤洪;;浅谈收视率之功与收视率之困[J];中国电视;2009年05期

8 白小易;;中国电视剧的市场化演变路径[J];视听界;2008年05期

9 和梅;刘莉莎;;国产电视剧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查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10 刘沙;;电视剧融资与投资模式探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高希希;;电视剧导演创作的核心与市场风险意识[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肖东坡;基于网络能力的电视传媒营销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2 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沈向军;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有线电视发展的战略选择[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严奇春;基于知识创新视角的三网融合影响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陈蓉;中国电视媒介产业政府规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邵奇;试论当代中国电视剧的传播理念[D];复旦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33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833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1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