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感官民族志电影《利维坦》的艺术表达与美学呈现

发布时间:2020-10-24 10:12
   2005年吕西安·泰勒在哈佛大学创建感官民族志电影实验室(Sensory Ethnography Lab),实验室的导演们(人类学家)另辟蹊径旨在利用电影媒介探索人类实践与情感结构,实验室创作的感官民族志电影在国际上瞬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是一种跨学科的纪录片模式,不同于以往的纪录片电影,它基于人类学的学科背景,导演大多具有人类学学科知识,以追求感官刺激亦或以人的感官系统为研究对象,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现象学,精神分析等理论内容。本文主要以美国哈佛大学感官民族志实验室的成员与作品为研究主体,以实验室的代表作品《利维坦》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从它的美学特征、创作实践以及感官经验知识的表征等方面深度的剖析并总结其对民族志电影的独特价值。感官民族志电影作为近几年刚刚出现的一种纪录片创作模式,其对身体感的强调不仅是人文学科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同时也是艺术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主要以《利维坦》为分析案例试图对感官民族志电影的艺术表达与美学呈现进行研究。文章首先纵向梳理了民族志电影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科学主义范式下的民族志影片开始,到20世纪60—90年代之间以罗伯特·加德纳等人为代表的追求艺术与科学平衡的民族志电影,直至90年代以后受先锋艺术影响出现的感官民族志影片。近一个世纪以来,这些不断涌现的民族志电影新范式,从最初的实验到萌芽发展,不但没有在相互批评中互相取代,反而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之后分别详细介绍了感官民族志电影概念的形成与界定,哈佛大学感官民族志实验室及其创建者吕西安·泰勒以及文本的研究对象《利维坦》,阐释了《利维坦》的代表性及重要地位。在第二章中本文从《利维坦》的创作实践出发,从画面、镜头、声音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利维坦》通过视听艺术来表现人与物之间感觉体验的方法。在第三章节中,笔者分析了《利维坦》感官经验呈现的特殊模式,主要从导演主体经验的呈现,观众观看过程中的感官经验建构,摄像机与导演介入后主体间性的关系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随后,笔者归纳了《利维坦》中色彩语言的审美效果、实验性美学体验、感官真实性等特征,总结了《利维坦》的感官美学特性,探讨了《利维坦》的独特价值。在论文的最后一章中,笔者总结了《利维坦》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性意义,指出《利维坦》对感官经验的关照与呈现出来的体验式欣赏方式是感官民族志电影的独特魅力所在。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901
【部分图文】:

视角,观众,微观世界,特写


16图2-1-2-1《利维坦》 海鸥 图2-1-2-2《利维坦》 鱼的视角图2-1-2-3《利维坦》 光晕 图2-1-2-4《利维坦》 黑夜捕鱼的渔网二、特写镜头中的微观世界(一)鱼类的微观世界描述在《利维坦》中导演利用GoPro摄像机主要拍摄了这几个对象,被捕捞上来的各种海洋生物,渔船上的人与渔船、海底、天空及海上飞着的海鸥。在片中导演大部分采取特写的镜头为观众呈现了鱼类的微观世界。作为一种特殊的景别,特写具有强烈的表现性。它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令观众“沉浸”和“陶醉于”特写画面之中。24导演通过这种微观观察,带给观众生活中肉眼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通过这些我们从未注意到的小细节与深入观察刺激观众的感觉。例如在片中处理鱼的画面,船员们将打捞上来的活蹦乱跳的鱼类在镜头前开膛破肚,生活中很多人也处理过鱼,但从没有让人感到如此血腥

渔网,光晕,观众,微观世界


16图2-1-2-1《利维坦》 海鸥 图2-1-2-2《利维坦》 鱼的视角图2-1-2-3《利维坦》 光晕 图2-1-2-4《利维坦》 黑夜捕鱼的渔网二、特写镜头中的微观世界(一)鱼类的微观世界描述在《利维坦》中导演利用GoPro摄像机主要拍摄了这几个对象,被捕捞上来的各种海洋生物,渔船上的人与渔船、海底、天空及海上飞着的海鸥。在片中导演大部分采取特写的镜头为观众呈现了鱼类的微观世界。作为一种特殊的景别,特写具有强烈的表现性。它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令观众“沉浸”和“陶醉于”特写画面之中。24导演通过这种微观观察,带给观众生活中肉眼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通过这些我们从未注意到的小细节与深入观察刺激观众的感觉。例如在片中处理鱼的画面,船员们将打捞上来的活蹦乱跳的鱼类在镜头前开膛破肚,生活中很多人也处理过鱼,但从没有让人感到如此血腥

海鸥,视角,镜头,观众


在《利维坦》中则完全感受不到捕获的喜悦与轻松,体验到的是与大海搏斗的危险与慌乱,看到的是现代工业对人的压榨。观众不仅从渔民的身上体验丰富,在鱼类的视野中也获知良多,在完全与鱼水平的视角中,观众仿佛也躺在鱼堆里,与船上的鱼一起晃来晃去,不断扑腾的鱼还会拍打到镜头上,有时会叠在一起,有时镜头就放在一只在死鱼的眼上,而这只眼睛离镜头仅有几厘米的距离。随后渔民出现但这里只能看到渔民的脚后跟与腿,此时观众只能以一只鱼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人似乎真的成了一只鱼。或者是将人的视角放在一个鱼桶中,周围都是待处理的鱼,渔民的手一次次伸向这里,将这些鱼一一处理掉,木箱、渔民身上都已经沾满了鱼的血。在影片第三十分钟时,一只大胆的海鸥为了觅食进入到船上,镜头跟着海鸥,看海鸥怎样穿过那道障碍,此时此刻视角又变成了这只海鸥的另一位同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峰;;民族志的叙述之道——从《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看民族志写作[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 李银兵;曹以达;;民族志的三重叙事与实践反思[J];云南社会科学;2019年01期

3 李银兵;曹以达;;科学与艺术:民族志书写的当代性[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1期

4 向辉;;龚志祥的“村庄”:基于民族志叙事的理论思考[J];民族文学研究;2019年04期

5 赵旭东;;线索民族志的线索追溯方法[J];民族研究;2017年05期

6 梁小燕;;广西民族志影展的定位与发展[J];博物院;2017年05期

7 钟莹;;国内音乐民族志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制作情况分析[J];音乐传播;2018年01期

8 方超;;“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民族志影展现状与创新对策——以广西民族志影展为例[J];视听;2018年07期

9 江飞;;场景研究:虚拟民族志的逻辑原点[J];学海;2017年02期

10 赵旭东;;微信民族志时代即将来临——人类学家对于文化转型的觉悟[J];探索与争鸣;201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淑媛;1990年代以来的民族志小说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陈学礼;以镜头“写”文化:民族志电影制作者和被拍摄者关系反思[D];云南大学;2015年

3 林莉君;浙江省磐安县仰头村《炼火》仪式的音声民族志[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4 张晓佳;女性经验对民族志文本生产的影响途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王为径;发展在村庄:历史与民族志视角下的农村变迁分析(1978-2013)[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6 郭建斌;电视下乡: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社区——独龙江个案的民族志阐释[D];复旦大学;2003年

7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章伟;失去农民的村庄:夏村叙事(1976-2006)[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雯莉;劳燕分飞为哪般?[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娜;感官民族志电影《利维坦》的艺术表达与美学呈现[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周游;文化翻译观在民族志翻译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

3 吴卫红;民族志电影的“异托邦”建构及其文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尹洁;当代佛教徒修行的民族志[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5 高畅;论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志纪录片创作[D];河北大学;2017年

6 阿布都赛米·阿不都热衣木;口述民族志的影像呈现[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7 卫沈丽;试论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批判民族志方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冯津;影像民族志视角下的茶马古道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付启丽;以网络为中介的民族志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年

10 吴雯;民族志记录和边疆形象[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54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854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9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