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美电影神话思维的发展与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4 20:37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从原始神话思维出发,对中美电影中隐秘的神话要素进行分析,力图能够将理论与电影分析的实践进一步结合,以求更好地理解电影的本质及所表达的永恒生命体验与情感。通过新世纪中美电影的神话思维对比研究,找出隐藏在电影之中的神话原型及其所代表的原始意义,为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预示一个可能的走向。本文的写作是从一种全新的视角即神话思维的角度对中美电影中表现出来的人类诉求及情感模式进行解读。首先,探讨了原始神话思维的起源、特征、本质与方式,正是在这样一种对理性的解构中,我们可以尝试构建出外部世界与神祗之间的桥梁。其次,在东西互证的双向交流下,透视出神话思维由其基因传承而根植于每个人心中的集体无意识,并从中得出人类寄托在艺术中的共通的情感浓缩。最后,采用一种宏观的视角去探析中美两国神话进程下的趋同性与差异性,为中国电影学习与其同源却比他更先进的好莱坞电影提供一条可行的道路方向。
【文章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神话思维与电影中的神话原型
第一节 神话思维
一、原始思维
二、神话思维的方式
第二节 神话原型
一、神话界说
二、神话原型批评的影响
第三节 原型在电影中的承传移位
一、电影图腾:社会信仰
二、高概念电影:梦境呈现
三、自然神话:心灵家园
第二章 神话思维下中美电影的发展
第一节 纵向发展:民族内部的继承性发展
一、原始仪式到影像建构
二、巫术模拟到人物塑造
三、神圣叙事到世俗讲述
四、神话思维的精神走向
第二节 横向发展:民族文化的影响、冲突和交汇
一、作为艺术的电影构建
二、电影中的神话原型与母题象征
第三章 中美电影神话思维的共通性
第一节 抽象叙事思维
一、“隔离-召唤-回归”的讲述方式
二、双重世界的二元对立结构
第二节 具象表意思维
一、生死母题的原生范畴
二、精神启蒙式的人物塑造
第三节 审美形象思维
一、殊途同归的审美追求
二、当代对诸神的召唤
第四章 中美电影神话思维的差异性及形成原因
第一节 民族精神分析
一、差异性表现:“尚德”与“尚力”
二、形成原因:文化语境的外向与内向
第二节 生命品格分析
一、差异性表现:“显”与“隐”
二、形成原因:个人英雄主义与英雄家国情怀
第三节 意识形态分析
一、差异性表现:“朴素美”与“怪异美”
二、形成原因:未来意识与怀旧意识
第五章 影视新技术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第一节 神话的变异性
一、产业化进程下的商业价值与美学追求
二、神话的历史复活与现代诠释
第二节 神话在电影中的作用与神话功能
一、文化功能:民族品性的培养
二、社会功能:找回自我回归原初
三、净化功能:精神抚慰和心理治疗
第三节 中国电影的尝试性展望
一、契合时代潮流
二、打造品牌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论新神话主义——兼评中国重述神话的学术缺失倾向[J]. 叶舒宪. 中国比较文学. 2007(04)
[2]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J]. 潘天强.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03)
[3]论楚巫觋的身份与地位[J]. 叶立青.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4]国际化语境中的当前中国电影[J]. 尹鸿. 当代电影. 1996(06)
本文编号:2916989
【文章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神话思维与电影中的神话原型
第一节 神话思维
一、原始思维
二、神话思维的方式
第二节 神话原型
一、神话界说
二、神话原型批评的影响
第三节 原型在电影中的承传移位
一、电影图腾:社会信仰
二、高概念电影:梦境呈现
三、自然神话:心灵家园
第二章 神话思维下中美电影的发展
第一节 纵向发展:民族内部的继承性发展
一、原始仪式到影像建构
二、巫术模拟到人物塑造
三、神圣叙事到世俗讲述
四、神话思维的精神走向
第二节 横向发展:民族文化的影响、冲突和交汇
一、作为艺术的电影构建
二、电影中的神话原型与母题象征
第三章 中美电影神话思维的共通性
第一节 抽象叙事思维
一、“隔离-召唤-回归”的讲述方式
二、双重世界的二元对立结构
第二节 具象表意思维
一、生死母题的原生范畴
二、精神启蒙式的人物塑造
第三节 审美形象思维
一、殊途同归的审美追求
二、当代对诸神的召唤
第四章 中美电影神话思维的差异性及形成原因
第一节 民族精神分析
一、差异性表现:“尚德”与“尚力”
二、形成原因:文化语境的外向与内向
第二节 生命品格分析
一、差异性表现:“显”与“隐”
二、形成原因:个人英雄主义与英雄家国情怀
第三节 意识形态分析
一、差异性表现:“朴素美”与“怪异美”
二、形成原因:未来意识与怀旧意识
第五章 影视新技术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第一节 神话的变异性
一、产业化进程下的商业价值与美学追求
二、神话的历史复活与现代诠释
第二节 神话在电影中的作用与神话功能
一、文化功能:民族品性的培养
二、社会功能:找回自我回归原初
三、净化功能:精神抚慰和心理治疗
第三节 中国电影的尝试性展望
一、契合时代潮流
二、打造品牌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论新神话主义——兼评中国重述神话的学术缺失倾向[J]. 叶舒宪. 中国比较文学. 2007(04)
[2]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J]. 潘天强.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03)
[3]论楚巫觋的身份与地位[J]. 叶立青.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4]国际化语境中的当前中国电影[J]. 尹鸿. 当代电影. 1996(06)
本文编号:2916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91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