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藏族题材纪录片创作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2 10:36
  藏族题材纪录片顺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描绘着藏族人民生活形态和思想意识的嬗变,根据不同时期藏族题材纪录片呈现的画面,可以分析出每个阶段藏族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和时代特征。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坚贞不渝的信仰风俗以及近乎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给生活在极寒地区的藏族人民隆起一层神秘的面纱。也正是这层面纱,诱导着无数人开始主观臆想,引起中外学者的探访和驻足。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西方探险者带着好奇心和征服欲,开始组队陆陆续续地来到藏族人民生活的这片净土。至此,便是藏族题材纪录片的发端时期,带着“探险”和“远征”的意图,顺着“他者”视角的方向,开始涉猎藏区的文化与生活。西方远征者的进入,激发着我国本土学者的意志,伴随着抗日战争的打响,很多新闻工作者进入藏区,与藏族同胞共同浴血奋战,也成就了不少具有史料价值的新闻纪录片。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和文革带给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藏族题材纪录片逐渐呈现出在变迁中统一的特点。改革开放后,理性与真实开始主导着藏族题材纪录片,很多导演制作者成功脱离政治,将艺术回归至理性和现实,人们的视野逐渐转向现实主义。这也就带动着摄影师的镜头,开始挖掘藏族题材纪录片的平实与自主,藏族本土导...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藏族题材纪录片创作发展研究


939年纪录片《民族万岁》海报1939年至1942年郑君里带领摄影团队拍摄了我国宁夏、西藏、甘肃、四川

年纪,海报,丝绸之路,藏民族


多是以挖掘影视图像背后的现实意义录西藏人文景观的纪录片为主,纵观这一艺术,以一种单独的视角来俯瞰藏民族宗活也带着“乌托邦式”彩色。在八十年代到片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藏族题材纪录

年纪,海报,西藏,纪录片


了在云南、贵州、四川等藏族聚居地区一群为生计奔在汉族和藏族文化经济融合的道路上心理和生活上际广播电台拍摄了系列纪录片《走进藏族人家》,和生活现状。2017 年,纪录片《极地》作为纪录片大众面前,它运用了二十一个藏区牧民的生活小故事在极寒地区的普通生活,展现出日常化的藏族。除此俗文化、宗教信仰为题材的纪录片,如:《天葬》、地》等,还有以《西藏佛教和宗教自由》、《云后的哭泣》为重要代表的纪录片。还有展示宗教色彩的纪密》、《狮子吼-16 世噶玛巴(大宝法王)》、《西记录藏区生活的纪录片《西藏的瑜伽士》、《嘎玛巴些新时期的外国人在拍摄纪录片时,开始摈弃之前对格里拉”情结,通过客观纪实重新认识真实的中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万玛才旦电影中的佛教景观[J]. 郁丹,刘冬梅.  中国藏学. 2017(01)
[2]主位视点下的藏区影像传播——以纪录片《虫草》为例[J]. 刘涛.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3]少数民族母语文学“走出去”的困境与出路——以现代藏语文学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为例[J]. 李彬.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4]纪录片《废奴》对“西藏废奴运动”历史必然性的表达[J]. 刘波.  当代电视. 2016(09)
[5]“视界融合”: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生成论探析——以万玛才旦作品为例[J]. 常慧娟,陈树超.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6(04)
[6]国际视野 实证调研 前沿思考——简论《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的学术与产业价值[J]. 郑富权.  电视研究. 2016(08)
[7]纪录片的娱乐审美感受[J]. 杨林.  当代电视. 2016(08)
[8]固定镜头的时空表达与镜语美学——电视纪录片《第三极》影像风格探析[J]. 全芳兵,刘成新.  福建艺术. 2016(04)
[9]《西藏一年》与《第三极》创作方法与传播效果比较[J]. 缪言.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6(07)
[10]由纪录片《第三极》看我国藏文化的对外传播[J]. 迟昕,丁磊.  西部广播电视. 2016(12)



本文编号:2931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931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5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