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后内地青春电影的空间演变
发布时间:2017-04-13 02:17
本文关键词:80年代以后内地青春电影的空间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青春电影作为一种亚类型电影,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好莱坞风靡的“青春片”到九十年代占领亚洲市场的日韩青春电影,甚至新世纪的台湾青春电影都发展的尤为兴盛,而纵观中国电影史,青春的个人记忆本应提前登上电影舞台,但却因为政治意识形态的需要一直被搁浅为“空洞的能指符号”。中国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体制的变迁、改革开放带来的迅猛发展加快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承载着集体记忆的青春岁月逐渐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关注人本的思想革新。年轻人以及整个社会逐渐脱离了对原始的土地、村庄、山川河流的依赖,投身于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城市化之中。改革开放初期的青春模式一方面充满了对青春逝去的怅惘,一方面也充斥着对现代化和祖国河山的歌颂热爱,曾经的集体空间分崩离析带来的是逝去和新生;而九十年代的青春电影则彻底脱离了动荡时期的集体记忆,更多的以边缘化题材和叙事模式来传达个人情感,他们忠于一种新的真实的影像,不像前一代人的作品那样固执于传统文化、乡村和寓言,他们的作品聚焦在城市中日常生活的不确定上;城市成了电影的滋养士壤,同时在荧幕中它也被悄然的关注着,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得到了经济腾飞和国际化的开放,青春叙述更加丰富起来,也更倾向于私人空间里自我记忆的独特和个性化。本文选择中国内地青春电影的萌芽时期——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着手,梳理内地青春电影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达方式,赋予这一类型电影以完整的定义,勾勒出其独特的发展流变模式,进而整理出青春电影中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叙事空间,描绘出内地青春记忆中独特的从集体公共空间到个人成长空间的范式转变,试图从叙事空间的共通和变更中呈现出青年人从自我认同到认知社会的张力关系的变迁。
【关键词】:青春电影 叙事空间 亚类型 身份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5
- 1. 问题的提出7-10
- 2. 国内外现状综述10-15
- 1. 青春电影概念梳理15-19
- 1.1 追溯青春电影15-16
- 1.2 青春电影的定义16-19
- 2. 青春电影的典型叙事空间19-32
- 2.1 “中国式”青春的独特历程19-21
- 2.2 “土地”的延伸与改变21-25
- 2.2.1 土地——边缘文明的挽歌21-24
- 2.2.2 马路——时代变迁的烙印24-25
- 2.3 “摩登世界”的大门25-27
- 2.3.1 高楼——摩登世界的通行证25-26
- 2.3.2 娱乐场所——精神漂浮的寄托26-27
- 2.3.3 物质空间的二元对立27
- 2.4 “学校”的成长与烦恼27-29
- 2.4.1 教室——成长故事的必经地28
- 2.4.2 户外——课堂外的自由空间28-29
- 2.4.3 宿舍——学生时代的集体记忆29
- 2.5 “家”的出走与回归29-32
- 2.5.1 房子——小家庭的私人空间30
- 2.5.2 家庭——依赖与逃离的人文空间30-32
- 3. “中国式”青春的阵痛32-34
- 结论34-36
- 参考影片36-40
- 参考文献40-44
- 致谢44-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路易·阿尔都塞,李迅;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续)[J];当代电影;1987年04期
2 陈晓云;;街道、漫游者、城市空间及文化想象[J];当代电影;2007年06期
3 杨宁;;城市、空间与人——杨德昌电影中的台北城市形象[J];当代电影;2007年06期
4 张暖忻;李陀;;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J];电影艺术;1979年03期
5 埃·拉宾 ,赵无名;好莱坞的青春片[J];世界电影;1989年04期
6 理查德·本杰明;陈玮;;终结之意义:青春启示电影[J];世界电影;2006年04期
7 马宁;;新时期谢晋通俗剧电影中的空间性与主体性[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谢建华;;乡愁与市恨:中国电影中的空间与情感[J];新世纪剧坛;2011年05期
9 M.福柯;王U喎
本文编号:302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