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解读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电视剧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艺术品,它的出现可以鼓舞人民的斗志,凝聚观众的人心,更可以激发人们对于艺术与生活强烈的情感共鸣。在电视剧刚刚起步的时候,女性在电视剧中仅仅是充当点缀,然而到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末期,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舞台,这时的女性已经不再满足于充当艺术品的装饰,她们更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够展示自我形象,特别是代表女性来展示自己。但是在这提出这一点并不顺利,很多女性形象在电视剧中展示的并不成功,她们要么过于突兀,要么仅仅代表负面情感,在影视剧中大多数是起到修饰作用,直到美国开始兴起女权运动,那些能够振奋女性精神,积极向上的影视作品才渐渐有了独到的醒世作用。我国电视剧起步较晚,从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女性题材电视连续剧《渴望》,到今天浙江卫视热播的《武媚娘传奇》,整整经历了30年的发展,在这30年间,不论是从电视产业来说还是从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层面来讲,我国电视剧,特别是女性题材电视剧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电视剧题材多样,涉及婚恋、历史、军事、家庭生活等等,电视剧当中的女性人物关系也在进行不断的演变,人们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婆媳礼教式的相处方式慢慢变得平和了很多,血缘关系虽然依旧看重,但女性自主权却变得逐渐让人尊重。虽然说当前我国女性题材电视剧当中的女性话题和女性认知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总体发展方向是好的,路径也是正确的,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来文化强国的战略,电视剧产业正在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相信若干年之后的女性题材电视剧当中的角色会更加的出众和引人。[1]
【关键词】:电视剧 中国女性 对比 文化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一章 绪论9-12
- 一、研究当代中国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意义9-10
- 二、研究现状10-11
- (一)研究基础10
- (二)研究方法10-11
- (三)创新点11
- 注释11-12
- 第二章 电视剧中的女性——凝视的对象12-18
- 一、女性的着装——靓丽的风景线12-13
- 二、女性的身姿——灵动的幻想13-14
- 三、女性的情感——性别意识的精神引导14-16
- 四、女性的命运——暴力影像的承担者16-17
- 注释17-18
- 第三章 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符号化——现代“第二性”18-26
- 一、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帝王将相的宠儿18-21
- 二、婚恋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多愁善感的我和她21-22
- 三、政治、军事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缺失家庭身份的半边天22-24
- 四、家庭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五味俱全的宴席24-25
- 注释25-26
- 第四章 当代中国电视剧中女性关系的嬗变——从单一到多元26-33
- 一、婆媳关系——从礼教约束型走向人人过招式26-28
- 二、夫妻关系——从男尊女卑慢慢到和平共处28-29
- 三、血缘关系——从大打苦情牌转变到折射现实29-33
- 第五章 当代中国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从传统到现代33-39
- 一、女性传统角色——从被动接受到自我认同33-34
- 二、女性现代意识——从背离忽略到宣扬自信34-36
- 三、女性价值观念——从认知误区到自我警醒36-38
- 注释38-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42-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建文;论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创作——从《红岸——邓小平在1929》等三部电视剧说起[J];南方文坛;2002年01期
2 任民;论电视剧创作的人民群众观[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3 宋延平;崇尚人性 讴歌美好——评电视剧《相依年年》[J];当代电视;2002年07期
4 张志君;论电视剧的社会制约[J];当代电视;2002年10期
5 吕爱华;注重提高电视剧化妆人员的素质[J];当代电视;2002年11期
6 张仲年;对电视剧本性的再认识[J];戏剧艺术;2002年06期
7 邹庆芳;真实美感出深山——浅谈电视剧《大山深处的110》[J];电视研究;2002年05期
8 孙萌;现实题材电视剧发展趋向及存在的问题[J];电视研究;2003年02期
9 张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与碰撞——戏曲电视剧创作难点及应对策略[J];电视研究;2003年11期
10 张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与碰撞——戏曲电视剧创作难点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兴叶;;关于电视剧发展的四点想法[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2 张仲年;;对电视剧的本性再认识[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3 马相武;;论电视剧中的日常生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4 侯洪;孙莉;谭俐莎;;论西部电视剧的命名、书写与传播生态及其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5 吴秋雅;;另一种广告媒介——重新思考电视剧的传播行为与社会角色[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6 戴清;;中国电视剧的镜语特色反思[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7 李庚;;电视剧中的性别符号体系解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崔银河;;内蒙古电视剧三十年[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唐海;;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特点及有关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10 刘大敏;;从电视剧的播出探求与受众群体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晔原;现实题材电视剧渐成热点[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李春利;电视剧市场新格局[N];光明日报;2003年
3 仲呈祥;2003中国电视剧创作回眸[N];光明日报;2004年
4 张未民;现实精神与电视剧[N];光明日报;2004年
5 李伟 本报记者 吴利红;电视剧青睐“还俗”[N];黑龙江日报;2005年
6 洪伟成 吴海云;2003:荧屏电视剧丰收[N];解放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于雁宾;坚持文化生产力观念 打造吉林电视剧精品[N];吉林日报;2003年
8 记者 张玉芬 于雁宾 张秀安;贯彻“三贴近”要求 繁荣电视剧创作[N];吉林日报;2003年
9 胡恩;电视剧:与观众同心 与时代同步[N];人民日报;2004年
10 袁丁;电视剧:荧屏争奇斗艳[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流萤;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张永峰;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体制与人格形象(1979-1993)[D];上海大学;2011年
4 李兴亮;世纪之交的清朝题材电视剧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斌;现代性视域里的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6 马琳;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邓敏;电视剧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宋洁;论中国电视剧的崇高范畴[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10 金花子;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6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