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强化的“洞穴幻像”:当代高科技电影中的“超真实”、意向性与符号拜物教
发布时间:2021-03-26 08:15
以电影为代表的影像艺术在问世之初,曾向着"复原物质现实"的美学路径不断努力。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在某种程度上说,影像已经贴近并超越现实而构建出一个"超真实"世界。今天,影像制作者仍在为创造这种"超真实"的视觉奇观高歌猛进,观众也为之欢呼雀跃,理论研究者却需要对其保持充分的警惕——"超真实"影像在给人创造炫目视觉效果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将人们带离现实生活,而沉溺于一个虚幻的世界。本文拟从几部当代高科技电影出发,从影像美学角度剖析这种"超真实"影像的制造机制、现象学色彩,以及被日益强化的"符号拜物教"倾向,期待让观众得以认识真相。电影可以作为守望世界之"窗",或映照自我之"镜",而不应成为吞噬灵魂的"黑洞"。
【文章来源】:当代电影.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引言:来自“幻像”的挑战
一、《双子杀手》:异质性的视觉真实
二、《头号玩家》:符号化的视觉真实
结语:击破“幻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看”背后的理念内核:技术、文化、观看方式与作品的互动[J]. 徐竟涵. 当代电影. 2018(02)
[2]影像美学与意向性分析[J]. 侯军. 当代电影. 2015(03)
本文编号:3101293
【文章来源】:当代电影.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引言:来自“幻像”的挑战
一、《双子杀手》:异质性的视觉真实
二、《头号玩家》:符号化的视觉真实
结语:击破“幻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看”背后的理念内核:技术、文化、观看方式与作品的互动[J]. 徐竟涵. 当代电影. 2018(02)
[2]影像美学与意向性分析[J]. 侯军. 当代电影. 2015(03)
本文编号:3101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101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