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故宫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7 06:04
新世纪以来,故宫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它们在叙事上进行的大胆探索,不仅使故宫题材纪录片拥有了不同于其它题材纪录片的独特风貌,很好地补充和丰富了国内纪录片市场的类型与风格,也缓解了国内纪录片在叙事美学上的穷困,引起了观众、业界和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不过,现有关于故宫题材纪录片叙事研究的文论,多局限于单部作品或是某个角度,缺少将多部故宫题材纪录片作为整体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新世纪以来故宫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特征。在具体操作中,选取新世纪以来以国内外主流媒体为主要制作或播出单位的多部优秀故宫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经典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借鉴后经典叙事学的视野,结合传播学、影视美学等理论对其进行叙事研究,以期能为故宫题材纪录片今后叙事模式的创新优化提供借鉴意义。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首先,绪论部分对新世纪以来故宫题材纪录片的叙事学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对搜集到的关于纪录片叙事和故宫题材纪录片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注明了这篇文章的研究难点与研究创新点;第一章对新世纪以来的...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故宫·礼仪天下》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故宫题材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再继承皇位”这几句话。明亮光线的引导配合解说词,让观众看到纪录片中所叙述的故事在古文献中有迹可查,增加了叙事内容的权威性,也辅助了观众的视点聚焦,让观众更容易找到需要关注的地方。《故宫·宫廷西洋风》一集向观众介绍乾隆时期宫廷热衷于钟表收藏,一副名为《持表对菊图》的古画作呈现在观众面前,但这幅写实性不很强的中国风绘画作品,并不能立刻使观众看到画作中有钟表的存在,此处导演又通过明亮光束照射在拿有钟表的人物右手上,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力转向这里。《故宫 100·皇帝大婚》一集中,介绍帝后新婚居住宫殿坤宁宫冬暖阁时,镜头充分利用光影交迭突出想要表达的内容,先是光晕聚焦梁柱上的喜庆贴纸,再掠过喜被上龙凤呈祥的图案,再到逐渐点亮的红灯笼,在这一组明亮光线带领下,观众真切感受到了皇帝大婚的喜庆场面。故宫题材纪录片中使用光束实现对画面主次信息的区分案例还有很多,而且可以发现,光束的位置一般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处,这样可以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视觉观看效果。
《燕京八景图》等多副画作都做了相同的技术处理,使原本静态的国画中的瀑布在流动,天空的云彩在飘动,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也在移动,沉寂的历史都“活”了起来。第二,真人情景演绎使历史人物动起来。真人情景演绎中的演员身穿古代服装,动作与神态都模仿历史资料中对历史人物的记载进行逼真还原,他们与故宫的建筑、文物融合在一起,通过动态的诠释,共同完成了对故宫及其历史的一次全新表达。《故宫·礼仪天下》一集中有一段关于乾隆皇帝禅让皇位前夜的情景演绎,导演没有给扮演乾隆皇帝的演员正面镜头,只有一代帝王在乾清宫来回踱步的背影,简单的情景演绎片段,加上虚化和模糊的处理,观众可以清醒得意识到这是虚构的真实,但也能更好地体会到这位自诩为十全老人又赫赫有名的皇帝在交出权力地位的前一刻,内心感慨万千,思绪良多。《故宫100·皇帝归宿》一集中,街道上元宵节热闹的庆祝场景,有孩子在放烟花,还有提着灯笼的男男女女,蒙太奇转场之后是道光皇帝在写遗诏。这种建立在审美情趣上的影像表现力,丰富了纪录片的视听语言,成功吸引了观众的视觉注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叙述·描写·论证——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三重话语[J]. 马云征. 华夏文化论坛. 2018(02)
[2]新世纪以来故宫题材纪录片的演变路径及成因探析[J]. 谢莹,胡凤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3]从“故宫”题材作品看纪录片叙事的空间转型[J]. 张欣. 中国电视. 2018(02)
[4]中国人类学纪录片叙事表达机制探微[J]. 李文英.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11)
[5]《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化中国形象呈现[J]. 徐放鸣,陈洁. 艺术百家. 2017(05)
[6]故宫题材纪录片的流转变迁[J]. 陈悦. 艺术广角. 2017(05)
[7]新时期我国纪录片创作由“宏大叙事”到“平民视角”的嬗变——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谈起[J]. 刘蒙之,刘战伟. 电视研究. 2016(11)
[8]用日常承载厚重——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叙事表达[J]. 郭张彦. 中国电视. 2016(09)
[9]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两极化叙事分析[J]. 杨阳. 当代电视. 2016(07)
[10]微纪录片的叙事美学——以《故宫100》为例[J]. 焦道利. 中国电视. 2015(01)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电影的上海想象(1990-2013)[D]. 汪黎黎.南京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环保题材纪录片叙事研究[D]. 侯晓娟.山东师范大学 2018
[2]中国VR纪录片的叙事研究(2015-2017年)[D]. 范利媛.郑州大学 2018
[3]台湾故宫题材纪录片电影化创作研究[D]. 谢雨婷.湖南大学 2017
[4]故事与话语:广告文本的叙事学分析[D]. 张山竞.暨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03029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故宫·礼仪天下》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故宫题材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再继承皇位”这几句话。明亮光线的引导配合解说词,让观众看到纪录片中所叙述的故事在古文献中有迹可查,增加了叙事内容的权威性,也辅助了观众的视点聚焦,让观众更容易找到需要关注的地方。《故宫·宫廷西洋风》一集向观众介绍乾隆时期宫廷热衷于钟表收藏,一副名为《持表对菊图》的古画作呈现在观众面前,但这幅写实性不很强的中国风绘画作品,并不能立刻使观众看到画作中有钟表的存在,此处导演又通过明亮光束照射在拿有钟表的人物右手上,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力转向这里。《故宫 100·皇帝大婚》一集中,介绍帝后新婚居住宫殿坤宁宫冬暖阁时,镜头充分利用光影交迭突出想要表达的内容,先是光晕聚焦梁柱上的喜庆贴纸,再掠过喜被上龙凤呈祥的图案,再到逐渐点亮的红灯笼,在这一组明亮光线带领下,观众真切感受到了皇帝大婚的喜庆场面。故宫题材纪录片中使用光束实现对画面主次信息的区分案例还有很多,而且可以发现,光束的位置一般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处,这样可以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视觉观看效果。
《燕京八景图》等多副画作都做了相同的技术处理,使原本静态的国画中的瀑布在流动,天空的云彩在飘动,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也在移动,沉寂的历史都“活”了起来。第二,真人情景演绎使历史人物动起来。真人情景演绎中的演员身穿古代服装,动作与神态都模仿历史资料中对历史人物的记载进行逼真还原,他们与故宫的建筑、文物融合在一起,通过动态的诠释,共同完成了对故宫及其历史的一次全新表达。《故宫·礼仪天下》一集中有一段关于乾隆皇帝禅让皇位前夜的情景演绎,导演没有给扮演乾隆皇帝的演员正面镜头,只有一代帝王在乾清宫来回踱步的背影,简单的情景演绎片段,加上虚化和模糊的处理,观众可以清醒得意识到这是虚构的真实,但也能更好地体会到这位自诩为十全老人又赫赫有名的皇帝在交出权力地位的前一刻,内心感慨万千,思绪良多。《故宫100·皇帝归宿》一集中,街道上元宵节热闹的庆祝场景,有孩子在放烟花,还有提着灯笼的男男女女,蒙太奇转场之后是道光皇帝在写遗诏。这种建立在审美情趣上的影像表现力,丰富了纪录片的视听语言,成功吸引了观众的视觉注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叙述·描写·论证——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三重话语[J]. 马云征. 华夏文化论坛. 2018(02)
[2]新世纪以来故宫题材纪录片的演变路径及成因探析[J]. 谢莹,胡凤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3]从“故宫”题材作品看纪录片叙事的空间转型[J]. 张欣. 中国电视. 2018(02)
[4]中国人类学纪录片叙事表达机制探微[J]. 李文英.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11)
[5]《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化中国形象呈现[J]. 徐放鸣,陈洁. 艺术百家. 2017(05)
[6]故宫题材纪录片的流转变迁[J]. 陈悦. 艺术广角. 2017(05)
[7]新时期我国纪录片创作由“宏大叙事”到“平民视角”的嬗变——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谈起[J]. 刘蒙之,刘战伟. 电视研究. 2016(11)
[8]用日常承载厚重——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叙事表达[J]. 郭张彦. 中国电视. 2016(09)
[9]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两极化叙事分析[J]. 杨阳. 当代电视. 2016(07)
[10]微纪录片的叙事美学——以《故宫100》为例[J]. 焦道利. 中国电视. 2015(01)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电影的上海想象(1990-2013)[D]. 汪黎黎.南京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环保题材纪录片叙事研究[D]. 侯晓娟.山东师范大学 2018
[2]中国VR纪录片的叙事研究(2015-2017年)[D]. 范利媛.郑州大学 2018
[3]台湾故宫题材纪录片电影化创作研究[D]. 谢雨婷.湖南大学 2017
[4]故事与话语:广告文本的叙事学分析[D]. 张山竞.暨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03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10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