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动作设计中符号化形式研究——以三维动画《无敌破坏王》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31 10:24
全三维动画从1995年第一部《玩具总动员》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二十五年的创作历程。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和艺术家们旺盛的创意思维中,新的角色和角色所处的环境层出不穷。即使如此,在不同的影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类特性的角色在面对相似的客观环境下,做出类似的动作反应,把这些类似的动作归类整理,发现一些动作与其表意之间存在关联,总结为动作设计的符号化。不论是无生命物体的运动,如受到重物挤压,桌子、椅子、床等属性相似的物体都会因为重力影响而产生形变,还是有生命物体的个性化动作表现,如总是用瞪大了眼睛、嘟起嘴巴、身体前探、脑袋左右晃,来表现小女孩的角色属性;迪士尼动画中的布鲁托,总是喜欢用柔软的耳朵遮挡着眼睛来表现它胆小的一面,因此之后内向的角色形象往往习惯运用耳朵或者手臂遮挡面部的方式来表现等等。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 2020,(17)
【文章页数】:1 页
【文章目录】:
一、符号化动作的作用
二、符号化动作的分类
三、符号化动作在影片《无敌破坏王》中的实际运用
本文编号:3111277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 2020,(17)
【文章页数】:1 页
【文章目录】:
一、符号化动作的作用
二、符号化动作的分类
三、符号化动作在影片《无敌破坏王》中的实际运用
本文编号:3111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11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