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动画材料的概念化认知与认知性概念

发布时间:2021-04-30 21:07
  物质材料本身的特质及动作设计的可能性是动画片创作的一个重要维度。在数字技术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却对这种传统的、"守拙"的艺术表现出强烈的概念化认知冲动。然而,概念化认知并不必然导向认知性概念。相反,随之而来的概念增殖现象犹如击鼓传花,语词游戏的狂欢、文化传承的焦虑纵横交织,成为遮蔽认知的观念之网,亟待美学层面的化约。此类作品具有一种"感知"与"想象"、时间与空间并重的审美认知结构,相对于西方词汇的各种翻译,"偶动画"这一根植于中国本土语境的定义更加符合理想的"认知性"概念的标准。 

【文章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2020,13(02)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概念化认知及其文化符号学问题
二、概念的“时尚性”及其观念
三、作为认知性概念的“偶动画”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定格动画的艺术魅力[J]. 林学伟,郭佳.  美术大观. 2018(02)
[2]“动画”的概念[J]. 聂欣如.  文艺研究. 2017(08)
[3]论新媒体语境下动画“材料”的时间性[J]. 薛峰.  艺术工作. 2016(05)
[4]影像本体、认知经验与实证研究——大卫·波德维尔的电影理论及其当下意义[J]. 陈旭光,苏涛.  电影艺术. 2013(03)
[5]当下我国偶动画发展缓慢的原因浅析[J]. 张亚宁.  装饰. 2011(11)
[6]材料即形式——论动画材料与材料动画的形式风格[J]. 孙聪.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4(03)
[7]中华美学的古典主体间性[J]. 杨春时.  社会科学战线. 2004(01)



本文编号:3169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169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c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