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视域下中国科普动画价值导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30 21:46
全球生态形势日益恶化,生态危机已经成为攸关人类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人类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得不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环保,从表面上看生态问题似乎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历史必然结果,但实际上是由人类中心主义所主导的人类思想文化导致的危机。将“生态共同体”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核心旨要,把非人类中心主义涵盖的伦理意识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从文化层面推动生态文明变革,真正实现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从而从根本上缓解生态危机,这成为一个重要的生态、文化、社会课题。动画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成为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积极载体,且动画不仅是屏幕中简单变换的几何图像,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而动画类别中具有明确传播目的的科普动画可以借此成为上层生态意识和人民群众的沟通桥梁。即科普动画以契合生态文明理念的预设价值导向,帮助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取向,可以让科普动画传播生态意识成为从文化层面缓解生态危机的策略之一。因此本文将关注点投向了生态批评视域下的中国科普动画价值导向研究,以生态批评的理论方法检视当代科普动画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审美现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国内近年来的科普动画作品价值导向进行了具体的生...
【文章来源】: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价值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批评方面
1.2.2 科普动画方面
1.2.3 生态批评与科普动画的结合方面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生态意识:科普动画的生态批评概述
2.1 生态批评相关概念阐述
2.1.1 生态批评的演变
2.1.2 生态批评的超文本扩展
2.2 科普动画及其价值导向概述
2.2.1 科普动画的界定
2.2.2 科普动画的价值导向
2.2.3 科普动画引导个人价值取向的优势
2.3 科普动画的生态批评需要及可能
2.3.1 科普动画的生态批评需要
(一)科普动画目的性带来的生态批评需要
(二)科普动画传播优势带来的生态批评需要
2.3.2 科普动画的生态批评可能
第3章 生态批评:中国科普动画的价值导向现状与问题
3.1 中国科普动画的整体趋势
3.1.1 无差别的模式化创作
3.1.2 创作预期与观者接受不契合
3.2 科普动画的生态价值导向现状
3.2.1 伦理导向:生态意识的滞后
(一)“二元对立”——人类中心主义
(二)“中心转变”——生态中心主义
3.2.2 审美指向:作品审美和观众需求的错位
(一)艺术审美的缺失
(二)创新精神的缺乏
(三)自然景象的缺席
第4章 感知自然:中国科普动画价值导向构建的创作思考
4.1 基于非人类中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4.1.1 以生命共同体构建精神生态
4.1.2 传统哲思介入当代科普动画
4.1.3 生态的拟人化与泛灵化表达
4.2 引导大众审美:符合生态美学的视觉设计
4.2.1 以传统生态审美为创作根基
4.2.2 科普动画中自然景象的再现
4.3 基于观众心理:不同目标受众的区别化处理
4.3.1 针对低幼群体的信息简化
4.3.2 针对青少年、成年观众的趣味强化
4.3.3 符合观众心理的作品形式
第5章 科普动画作品《江》的价值导向建构尝试
5.1 符合受众认知的价值导向构建
5.1.1 作品目标受众及形式选择
5.1.2 假想世界的生态意识
5.1.3 生态角色立场与冲突
5.1.4 生态共同体思想下的台词设计
5.1.5 结局的两难结构设置
5.2 符合生态美学的视觉设计
5.2.1 自然风景:光、影、色的源泉
5.2.2 信息简化:角色造型的取舍
5.2.3 散点透视:场景的传统意象传承
5.3 生态的拟人化与泛灵化表达
5.3.1 生态意象的拟人化
5.3.2 非生命的泛灵化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媒体背景下科普动画教育发展研究[J]. 王睿,成均保. 青年记者. 2018(14)
[2]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国产动画电影[J]. 孟庆林. 电影文学. 2017(16)
[3]生态批评的影视新思维——以宫崎骏电影为例[J]. 钟义,陈达. 电影文学. 2015(07)
[4]解读宫崎骏动画中的生态共同体[J]. 王茜濡. 艺术教育. 2014(06)
[5]动画影片生态伦理学实践研究——以动画影片《红色幽灵》和《鱼的忧伤》为例[J]. 王茜濡.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4(02)
本文编号:3169533
【文章来源】: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价值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批评方面
1.2.2 科普动画方面
1.2.3 生态批评与科普动画的结合方面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生态意识:科普动画的生态批评概述
2.1 生态批评相关概念阐述
2.1.1 生态批评的演变
2.1.2 生态批评的超文本扩展
2.2 科普动画及其价值导向概述
2.2.1 科普动画的界定
2.2.2 科普动画的价值导向
2.2.3 科普动画引导个人价值取向的优势
2.3 科普动画的生态批评需要及可能
2.3.1 科普动画的生态批评需要
(一)科普动画目的性带来的生态批评需要
(二)科普动画传播优势带来的生态批评需要
2.3.2 科普动画的生态批评可能
第3章 生态批评:中国科普动画的价值导向现状与问题
3.1 中国科普动画的整体趋势
3.1.1 无差别的模式化创作
3.1.2 创作预期与观者接受不契合
3.2 科普动画的生态价值导向现状
3.2.1 伦理导向:生态意识的滞后
(一)“二元对立”——人类中心主义
(二)“中心转变”——生态中心主义
3.2.2 审美指向:作品审美和观众需求的错位
(一)艺术审美的缺失
(二)创新精神的缺乏
(三)自然景象的缺席
第4章 感知自然:中国科普动画价值导向构建的创作思考
4.1 基于非人类中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4.1.1 以生命共同体构建精神生态
4.1.2 传统哲思介入当代科普动画
4.1.3 生态的拟人化与泛灵化表达
4.2 引导大众审美:符合生态美学的视觉设计
4.2.1 以传统生态审美为创作根基
4.2.2 科普动画中自然景象的再现
4.3 基于观众心理:不同目标受众的区别化处理
4.3.1 针对低幼群体的信息简化
4.3.2 针对青少年、成年观众的趣味强化
4.3.3 符合观众心理的作品形式
第5章 科普动画作品《江》的价值导向建构尝试
5.1 符合受众认知的价值导向构建
5.1.1 作品目标受众及形式选择
5.1.2 假想世界的生态意识
5.1.3 生态角色立场与冲突
5.1.4 生态共同体思想下的台词设计
5.1.5 结局的两难结构设置
5.2 符合生态美学的视觉设计
5.2.1 自然风景:光、影、色的源泉
5.2.2 信息简化:角色造型的取舍
5.2.3 散点透视:场景的传统意象传承
5.3 生态的拟人化与泛灵化表达
5.3.1 生态意象的拟人化
5.3.2 非生命的泛灵化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媒体背景下科普动画教育发展研究[J]. 王睿,成均保. 青年记者. 2018(14)
[2]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国产动画电影[J]. 孟庆林. 电影文学. 2017(16)
[3]生态批评的影视新思维——以宫崎骏电影为例[J]. 钟义,陈达. 电影文学. 2015(07)
[4]解读宫崎骏动画中的生态共同体[J]. 王茜濡. 艺术教育. 2014(06)
[5]动画影片生态伦理学实践研究——以动画影片《红色幽灵》和《鱼的忧伤》为例[J]. 王茜濡.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4(02)
本文编号:3169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169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