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影视行业商誉问题探究 ——以华谊兄弟并购东阳美拉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16 18:11
理论界和实务界自2006年新会计准则要求商誉减值以来,就对商誉的存在问题不断的探讨与争论。尤其是近年来屡屡出现企业由于计提高额商誉减值导致其经营业绩下降幅度大增的现象,这不仅使企业要面临经营挑战,还会为报表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带来难题。近年来,我国影视行业的并购热潮使商誉金额高涨,也让商誉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及披露等问题日益凸显。针对上述现状,本文以商誉作为重点探究对象,通过详实具体的案例分析,对商誉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最终提出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首先,对商誉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并进行文献综述。接下来对运用到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为后续的论述提供理论支撑。其次,针对我国影视行业的商誉概况,本文将行业内影视公司的商誉金额和减值金额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商誉减值和净利润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影视行业商誉在初始确认、后续计量以及信息披露三个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之后,本文秉持案例选择需具有典型性的原则,以华谊兄弟集团并购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其商誉的问题。分别是:(1)在商誉的初始确认阶段,存在业绩承诺推高商誉、评估方法导致商誉虚高及明星效应推高商誉的问题;(2)在商誉的后续计量...
【文章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与本文创新
1.4 本文写作的结构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商誉本质
2.2 商誉初始确认
2.3 商誉后续计量
2.4 商誉的披露
2.5 文献评述
3 理论基础
3.1 委托代理理论
3.2 资产减值相关理论
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4 我国影视行业并购及商誉概况
4.1 影视行业并购概况
4.1.1 并购趋势
4.1.2 并购特征
4.2 影视行业商誉概况分析
4.2.1 影视行业商誉初始确认统计分析
4.2.2 影视行业商誉后续计量统计分析
4.2.3 影视行业商誉披露情况分析
4.2.4 影视行业商誉普遍存在的问题
5 案例分析
5.1 华谊兄弟商誉概况
5.1.1 华谊兄弟(并购方)简介
5.1.2 东阳美拉(被并购方)简介
5.1.3 并购交易介绍
5.1.4 商誉的初始确认
5.1.5 商誉的后续计量及披露
5.2 商誉初始确认存在问题分析
5.2.1 业绩承诺推高商誉估值
5.2.2 收益法评估致商誉虚高
5.2.3 明星IP推高商誉估值
5.3 商誉后续计量存在问题分析
5.3.1 2016、2017年减值测试合理性存疑
5.3.2 一次性计提大额商誉减值
5.3.3 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5.4 商誉披露存在问题分析
5.4.1 初始合并成本信息披露不完整
5.4.2 缺少可辨认净资产的评估信息
5.4.3 商誉减值测试信息披露不完善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商誉初始确认建议
6.2.2 商誉后续计量建议
6.2.3 强化商誉信息披露
6.3 研究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2009-2018年我国影视行业账面商誉
附录B 2009-2018年我国影视行业商誉减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几点思考[J]. 陈佳宁.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02)
[2]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预期导向还是经济后果导向[J]. 宋建波,张海晴. 财会月刊. 2019(03)
[3]商誉这颗“雷”:减值还是摊销?[J]. 谢德仁. 会计之友. 2019(04)
[4]管理层过度自信、产权性质与并购商誉[J]. 李丹蒙,叶建芳,卢思绮,曾森. 会计研究. 2018(10)
[5]莫让商誉成为“皇帝的新衣”——关于商誉处理的理性分析[J]. 张乃军. 会计之友. 2018(18)
[6]企业并购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的若干问题研究[J]. 冯玮袆. 中国集体经济. 2018(26)
[7]商誉后续计量方法改进是否应该重新考虑引入摊销?——基于合并商誉本质的实证分析[J]. 黄蔚,汤湘希. 经济问题探索. 2018(08)
[8]内部控制与商誉泡沫的抑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张新民,卿琛,杨道广.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9]企业商誉现行处理规定的弊端及其改革建议[J]. 于长春,王蕊. 会计之友. 2018(05)
[10]商誉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 李玉菊. 证券市场导报. 2018(03)
本文编号:3190159
【文章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与本文创新
1.4 本文写作的结构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商誉本质
2.2 商誉初始确认
2.3 商誉后续计量
2.4 商誉的披露
2.5 文献评述
3 理论基础
3.1 委托代理理论
3.2 资产减值相关理论
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4 我国影视行业并购及商誉概况
4.1 影视行业并购概况
4.1.1 并购趋势
4.1.2 并购特征
4.2 影视行业商誉概况分析
4.2.1 影视行业商誉初始确认统计分析
4.2.2 影视行业商誉后续计量统计分析
4.2.3 影视行业商誉披露情况分析
4.2.4 影视行业商誉普遍存在的问题
5 案例分析
5.1 华谊兄弟商誉概况
5.1.1 华谊兄弟(并购方)简介
5.1.2 东阳美拉(被并购方)简介
5.1.3 并购交易介绍
5.1.4 商誉的初始确认
5.1.5 商誉的后续计量及披露
5.2 商誉初始确认存在问题分析
5.2.1 业绩承诺推高商誉估值
5.2.2 收益法评估致商誉虚高
5.2.3 明星IP推高商誉估值
5.3 商誉后续计量存在问题分析
5.3.1 2016、2017年减值测试合理性存疑
5.3.2 一次性计提大额商誉减值
5.3.3 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5.4 商誉披露存在问题分析
5.4.1 初始合并成本信息披露不完整
5.4.2 缺少可辨认净资产的评估信息
5.4.3 商誉减值测试信息披露不完善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商誉初始确认建议
6.2.2 商誉后续计量建议
6.2.3 强化商誉信息披露
6.3 研究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2009-2018年我国影视行业账面商誉
附录B 2009-2018年我国影视行业商誉减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几点思考[J]. 陈佳宁.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02)
[2]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预期导向还是经济后果导向[J]. 宋建波,张海晴. 财会月刊. 2019(03)
[3]商誉这颗“雷”:减值还是摊销?[J]. 谢德仁. 会计之友. 2019(04)
[4]管理层过度自信、产权性质与并购商誉[J]. 李丹蒙,叶建芳,卢思绮,曾森. 会计研究. 2018(10)
[5]莫让商誉成为“皇帝的新衣”——关于商誉处理的理性分析[J]. 张乃军. 会计之友. 2018(18)
[6]企业并购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的若干问题研究[J]. 冯玮袆. 中国集体经济. 2018(26)
[7]商誉后续计量方法改进是否应该重新考虑引入摊销?——基于合并商誉本质的实证分析[J]. 黄蔚,汤湘希. 经济问题探索. 2018(08)
[8]内部控制与商誉泡沫的抑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张新民,卿琛,杨道广.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9]企业商誉现行处理规定的弊端及其改革建议[J]. 于长春,王蕊. 会计之友. 2018(05)
[10]商誉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 李玉菊. 证券市场导报. 2018(03)
本文编号:3190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190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