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电视纪录片《萨满乐队—让信仰发声》作品阐释

发布时间:2017-04-21 17:22

  本文关键词:电视纪录片《萨满乐队—让信仰发声》作品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摇滚乐作为一种新型的音乐形式在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并且对中国的流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崔健为代表的中国摇滚音乐人将执着的理念注入摇滚乐中,形成了与西方摇滚乐不同的极具中国特色的摇滚乐。长春作为中国重金属摇滚乐发展的基地,涌现出大量的摇滚乐队与独立音乐人,以“萨满乐队”为代表的长春“地下”摇滚乐队将青年人对梦想的坚持和对音乐的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从课程学习与创作、理论与实践结合两个方面阐释了本次创作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来源;第二章重点介绍了作品的内容、主题与创作理念,在内容方面,通过对乐队的介绍与作品主体结构的说明,阐释了作品的记录与再现的对象与作品的整体架构;主题方面,主要从青年文化、摇滚精神、长春地域文化三个方面,指出作品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内涵,即“萨满乐队”代表的长春“地下”摇滚乐队将音乐作为信仰和梦想,所折射出的青年群体独特的文化与精神;在创作理念方面,主要遵循客观记录与主观表现的辩证统一、人文性与娱乐性的辩证统一的原则使作品具有艺术性;第三章着重介绍了作品中的视听技术与艺术,分别从前期拍摄、后期编辑、整体包装与架构阐释了作品的视听元素与创作过程,通过对镜头语言、背景音乐、片头、片尾的设计等方面的介绍将作品幕后的制作过程展现给观众;第四章是作品的价值与反思,在价值方面,分别从作品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阐释了作品存在的意义;创作反思方面,主要从前期实践和后期制作两方面指出导演在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创作提供借鉴。本文运用大众文化与传播学相关知识,阐释了作品的创作过程与价值所在,展现青年一代对梦想的追求与青春的活力。让观众意识到摇滚音乐人的存在与其所表达的文化意义,试图改变对摇滚乐与摇滚音乐人的刻板成见。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 摇滚乐 萨满乐队 青春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第一章 课程学习与本次创作的关系简述10-12
  • 1.1 课程学习与创作10
  • 1.2 理论与实践结合10-12
  • 第二章 纪录片《萨满乐队——让信仰发声》的内容、主题与创作理念12-19
  • 2.1 作品的内容结构12-14
  • 2.1.1“萨满乐队”简介12-13
  • 2.1.2 作品的主体结构13-14
  • 2.2 作品所表现的主题14-16
  • 2.2.1 青年文化的展示14
  • 2.2.2 摇滚精神的传播14-16
  • 2.2.3 长春地域文化的显现16
  • 2.3 主要的创作理念16-19
  • 2.3.1 客观记录与主观表现的辩证统一16-17
  • 2.3.2 人文性与娱乐性的辩证统一17-19
  • 第三章 纪录片《萨满乐队——让信仰发声》中的视听技术与艺术19-23
  • 3.1 前期拍摄19-20
  • 3.1.1 镜头语言19-20
  • 3.1.2 光影效果20
  • 3.2 后期编辑20-21
  • 3.2.1 背景音乐20-21
  • 3.2.2 剪辑节奏21
  • 3.3 整体包装与架构21-23
  • 3.3.1 片头、片尾21-22
  • 3.3.2 同期声和解说词22-23
  • 第四章 影片《萨满乐队——让信仰发声》的价值与反思23-27
  • 4.1 作品的价值23-25
  • 4.1.1 审美价值23-24
  • 4.1.2 文化价值24
  • 4.1.3 社会价值24-25
  • 4.2 创作反思25-27
  • 4.2.1 前期实践反思25-26
  • 4.2.2 后期制作反思26-27
  • 结语27-28
  • 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序;浅探电视纪录片中的真善美[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5期

2 王彩云,曹正文;强化电视纪录片高尚信仰的意识[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刘慧敏;公安题材电视纪录片的选题与制作[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4 黄和明;初探电视纪录片的意境创造[J];视听界;2000年03期

5 张振东;电视纪录片声画关系中的创作缺陷[J];视听界;2000年06期

6 赵天;;细节——电视纪录片的灵魂[J];记者摇篮;2000年01期

7 赵天;;电视纪录片的审美价值取向[J];记者摇篮;2000年07期

8 徐浩然;;第一现实与第二现实——试论电视纪录片的双重审美属性[J];现代哲学;2000年03期

9 郭珊玖 ,张国武;浅谈电视纪录片[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09期

10 张志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电视纪录片《祖屋》印象[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屹;;全景式观察中国电视纪录片节目[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宏仁;;在电视纪录片《徐霞客》摄制组关机仪式上的讲话[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3 ;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城》[A];《万里长城》2007年第2期[C];2007年

4 石屹;;中国电视纪录片50年发展[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田柳;;展现奇人风采 抒写科学人生——电视纪录片《徐霞客》观后[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6 张阿利;高字民;;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西部电视纪录片之发展前瞻[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赵红燕;;大型电视纪录片《徐霞客》首播仪式在京举行[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8 段直霞;;在电视纪录片《徐霞客》关机仪式上的致辞[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9 杨旦修;;论当代中国文化形态嬗变下电视纪录片的栏目化生存[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徐冬青;;在电视纪录片《徐霞客》封镜仪式上的讲话[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蒙海波;电视纪录片的风格[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李颖婷 呼伦贝尔市电视台;由电视纪录片制作引发的对人学的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9年

3 宋海品;百集电视纪录片《中国劳模》再获大奖[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孟刚;电视纪录片发力[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5 王中原;揭开电视纪录片的面纱[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汤雪;电视纪录片直击诚信危机[N];光明日报;2013年

7 郑伟;电视纪录片在放逐中成长[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郑伟;电视纪录片:在放逐中长大[N];华夏时报;2002年

9 毛贵民;江苏电视纪录片渐入佳境[N];中国艺术报;2006年

10 中国民族博物馆 向林锋;电视纪录片《多彩中华》的摄制与思考[N];中国民族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媛媛;中国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美学进展[D];苏州大学;2004年

2 于子淇;电视纪录片趣味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王静;中国电视纪录片叙事语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孔庆熹保;中国当代电视纪录片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与美学型制[D];复旦大学;2012年

5 祁麟;数字立体技术影响下的3D电视纪录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君一;产业化背景下电视纪录片发展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7 李锦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电影化[D];河北大学;2015年

8 李圆;《世界遗产在中国》电视纪录片第十二集、第十九集译实践报告[D];辽宁大学;2015年

9 相雯;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叙事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10 李莎莎;中国电视纪录片观赏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电视纪录片《萨满乐队—让信仰发声》作品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20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5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