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从“武侠”到“文侠”——谈徐浩峰的作者突围

发布时间:2021-07-27 09:12
  徐浩峰的"硬派"武侠电影实现了从"武侠"到"文侠"的超越与突围。其武侠三部曲《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以中国传统武学为基底,以独具个人风格的硬派美学来展现武侠电影中的侠客精神与道义品格。本文将立足武侠电影的类型化特征,通过分析徐浩峰电影中的美学特质,展现"徐氏硬派武侠"的传承与发展。 

【文章来源】:西部广播电视. 2020,(12)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武侠电影的概念辨析
2 徐浩峰导演的武侠观
3 硬派美学中的类型元素分析
    3.1 武打的真实美学
    3.2 从“侠”到“人”的精神建构
    3.3 标志性道具的运用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武侠电影的历史命名与类型演变[J]. 贾磊磊.  电影艺术. 2017(05)
[2]徐皓峰新武侠电影的创新元素[J]. 李超,邢桥.  电影新作. 2017(04)
[3]挟刀揉手,以形破力——徐浩峰访谈[J]. 徐浩峰,李彬.  电影艺术. 2016(01)
[4]武之美学 器之精神——徐浩峰访谈[J]. 徐浩峰,吴冠平.  电影艺术. 2013(02)
[5]剑:中国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及其文化价值观[J]. 贾磊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6]武侠电影漫谈[J]. 陈墨.  当代电影. 1994(04)

硕士论文
[1]徐浩峰“硬派武侠电影”中类型元素分析[D]. 姜叶萌.华东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05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305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2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