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笑声——国家理论视野下十七年时期的喜剧电影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1 10:38
喜剧是笑的艺术。在中国电影史上,喜剧可能是具有最长历史传统的类型。新中国成立之后,电影更多地被赋予了政治价值,喜剧由于其类型限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七年里并没有得到发展。1956年,乘着"双百"方针的东风,新中国喜剧创作得以恢复。十七年时期,喜剧电影创作多达三十余部,是该时期重要的电影类型。本文从文本出发对十七年时期的喜剧作品重新分类,研究在国家为主导的理论下新中国喜剧如何呈现笑的艺术。
【文章来源】:电影文学. 2020,(1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对旧社会统治阶级的嘲笑
二、旧社会穷苦人民的苦笑
三、不合时宜的笑———新中国的讽刺喜剧
四、劳动人民参与国家建设的欢笑
(一)大跃进运动中劳动人民投身国家建设的喜悦
(二)新中国服务业者地位提高产生的“笑”
五、体育运动开展与儿童的欢乐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李小李和老李》与海派电影传统[J]. 刘春. 上海艺术评论. 2018(04)
[2]迎合与独特——从滑稽戏《满意勿满意》到喜剧片《满意不满意》[J]. 秦翼. 电影评介. 2016(18)
[3]20世纪60年代刘三姐(妹)传说的重构考察[J]. 毛巧晖. 民俗研究. 2015(05)
[4]“十七年”电影中的上海城市想象及现代性研究[J]. 万传法. 当代电影. 2014(01)
[5]《抓壮丁》:从幕表到名剧[J]. 朱安平. 抗战文化研究. 2011(00)
[6]楚剧导演艺术发展简述[J]. 高翔. 戏曲艺术. 2011(03)
[7]未完成的喜剧——吕班讽刺喜剧的创作及对其的批判始末[J]. 王华震. 电影新作. 2009(06)
[8]“十七年”的中国体育故事片[J]. 郦苏元. 当代电影. 2008(08)
[9]新中国喜剧电影的历史境遇及其观念转型[J]. 李道新. 电影艺术. 2003(06)
[10]从《欢欢笑笑》想到的《魔术师的奇遇》种种[J]. 梁廷铎. 电影评介. 1981(12)
本文编号:3315377
【文章来源】:电影文学. 2020,(1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对旧社会统治阶级的嘲笑
二、旧社会穷苦人民的苦笑
三、不合时宜的笑———新中国的讽刺喜剧
四、劳动人民参与国家建设的欢笑
(一)大跃进运动中劳动人民投身国家建设的喜悦
(二)新中国服务业者地位提高产生的“笑”
五、体育运动开展与儿童的欢乐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李小李和老李》与海派电影传统[J]. 刘春. 上海艺术评论. 2018(04)
[2]迎合与独特——从滑稽戏《满意勿满意》到喜剧片《满意不满意》[J]. 秦翼. 电影评介. 2016(18)
[3]20世纪60年代刘三姐(妹)传说的重构考察[J]. 毛巧晖. 民俗研究. 2015(05)
[4]“十七年”电影中的上海城市想象及现代性研究[J]. 万传法. 当代电影. 2014(01)
[5]《抓壮丁》:从幕表到名剧[J]. 朱安平. 抗战文化研究. 2011(00)
[6]楚剧导演艺术发展简述[J]. 高翔. 戏曲艺术. 2011(03)
[7]未完成的喜剧——吕班讽刺喜剧的创作及对其的批判始末[J]. 王华震. 电影新作. 2009(06)
[8]“十七年”的中国体育故事片[J]. 郦苏元. 当代电影. 2008(08)
[9]新中国喜剧电影的历史境遇及其观念转型[J]. 李道新. 电影艺术. 2003(06)
[10]从《欢欢笑笑》想到的《魔术师的奇遇》种种[J]. 梁廷铎. 电影评介. 1981(12)
本文编号:3315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31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