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电影中兽设的造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6 02:13
本文从设计师角度总结奇幻题材电影中"奇幻生物"创作的思路与方法,探寻造型本源的设计灵感。"奇幻生物"的设计结合了想象力、生物学、美学方面的专业技能,设计师可以从自然界真实存在的生物身上获得灵感,也可以对世界各地各个历史时期远古传说及宗教故事中的神兽原型进行二次创作,或借鉴各个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艺术品中的经典造型。创作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奇幻生物设计元素提炼自地球已知人类、动物及其他生物的造型特征,通过巨大化、杂糅、比例重塑等手段,蜕变成为全新的奇幻生物。设计师在想象力和美学框架下进行兽设时,还应兼顾骨骼结构、生理机能的合理性,由内而外地创造有可信度的角色。
【文章来源】:当代电影.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神奇动物在哪里》中鸟蛇的杂糅造型
在创造兽设时,从人类自身或熟悉的动物出发,将角色的骨骼、五官、肌肉比例重新分配,并夸张其中一些细节,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以《神奇动物在哪里》中“月痴兽”的造型设计为例(图7),它的主体部分采用了羊驼的身体特征,但缩小了身体和腿,将鼻梁和整个脸部缩短变圆向猫科动物靠拢,眼睛极度夸张地占据了头部三分之一的面积,造型比例接近幼年动物,带给观众可爱的感觉。《霍比特人》系列中出场的“半兽人”(图8)脱胎于人类的五官和肌肉,通过与上文思路完全相反的比例调整,使其产生了愚蠢亡命的感觉。设计师从人的面部特征出发,缩小眼睛,增加眼距,拉宽眉弓和鼻骨,夸张下颌骨,强调脸部几何感,使其凶狠愚蠢;肌肉方面强调斜方肌和肩颈肌肉,显得特别健壮,还有轻微的驼背效果,加上厚重干裂的苍白皮肤和刀疤细节,一眼看去就是合格的反派。
古人创作兽设时,对动物元素的选择夹杂了大量主观好恶和判断。例如“龙”这一传说中最常见的造型,不同元素杂糅而来的龙承载了东西方文化不同的幻想和精神追求。西方龙(Dragon)杂糅了恐龙的身材、蝙蝠的翅膀、鳄鱼的头部和皮肤等使人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动物特征,并被巨大化。它们性情凶残邪恶,喜欢收集财宝,口中还能吐出火焰,成为众多小说、传说甚至游戏中的终极反派。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霍比特人:史矛戈之战》(The Hobbit:The Desolation of Smaug,2013)中登场的巨龙都还原了这一形象。中国的龙则正好相反,人们将古人欣赏的马、鹿、鱼、蛇等瑞兽的特征杂糅归纳到同一个传说生物身上,使其具有神圣的地位和被崇拜的价值。中国龙的造型多种多样,它们不仅是皇权的象征,还是水族的领袖,不论是1979年版的动画《哪吒闹海》,还是2019年出品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其中龙的造型都基本还原了中国龙的精髓(图4)。魔幻题材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2016)中展现的神奇生物是使用元素杂糅创作兽设的典型案例。片中出现的兽设体现了两种基本杂糅方法:一是选择单一动物为原型,但对造型的关键特征做出合理改变或微调,从而诞生全新的物种(图5)。比如片中第一个出场的动物嗅嗅,设计原型取自鸭嘴兽,但在面部特征和毛发质感上做了细节调整;片中的“毒角兽”造型酷似大号犀牛,在动作表演上也参考了犀牛的行为习惯,造型的差异性来自对角的强调和修改:它的角极其巨大,其中隐隐闪现一团发光的物质,可以在任何刺穿的东西中注入毒素使其爆炸;片中的雷鸟以鹰类为原型,设计师首先将其巨大化,并在它靠近尾部的位置增加了一对翅膀,在头部添加类似猫头鹰的装饰性翎羽,它全身的羽毛还可以在特定角度反射黄金般的光泽;“隐形兽”以猿为造型基础,配合夸张的长毛发、巨大的眼睛、优雅的动作,像个行动思考都心中有数的老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奇幻电影:我们时代的镜像[J]. 陈奇佳. 文艺研究. 2007(01)
本文编号:3324864
【文章来源】:当代电影.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神奇动物在哪里》中鸟蛇的杂糅造型
在创造兽设时,从人类自身或熟悉的动物出发,将角色的骨骼、五官、肌肉比例重新分配,并夸张其中一些细节,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以《神奇动物在哪里》中“月痴兽”的造型设计为例(图7),它的主体部分采用了羊驼的身体特征,但缩小了身体和腿,将鼻梁和整个脸部缩短变圆向猫科动物靠拢,眼睛极度夸张地占据了头部三分之一的面积,造型比例接近幼年动物,带给观众可爱的感觉。《霍比特人》系列中出场的“半兽人”(图8)脱胎于人类的五官和肌肉,通过与上文思路完全相反的比例调整,使其产生了愚蠢亡命的感觉。设计师从人的面部特征出发,缩小眼睛,增加眼距,拉宽眉弓和鼻骨,夸张下颌骨,强调脸部几何感,使其凶狠愚蠢;肌肉方面强调斜方肌和肩颈肌肉,显得特别健壮,还有轻微的驼背效果,加上厚重干裂的苍白皮肤和刀疤细节,一眼看去就是合格的反派。
古人创作兽设时,对动物元素的选择夹杂了大量主观好恶和判断。例如“龙”这一传说中最常见的造型,不同元素杂糅而来的龙承载了东西方文化不同的幻想和精神追求。西方龙(Dragon)杂糅了恐龙的身材、蝙蝠的翅膀、鳄鱼的头部和皮肤等使人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动物特征,并被巨大化。它们性情凶残邪恶,喜欢收集财宝,口中还能吐出火焰,成为众多小说、传说甚至游戏中的终极反派。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霍比特人:史矛戈之战》(The Hobbit:The Desolation of Smaug,2013)中登场的巨龙都还原了这一形象。中国的龙则正好相反,人们将古人欣赏的马、鹿、鱼、蛇等瑞兽的特征杂糅归纳到同一个传说生物身上,使其具有神圣的地位和被崇拜的价值。中国龙的造型多种多样,它们不仅是皇权的象征,还是水族的领袖,不论是1979年版的动画《哪吒闹海》,还是2019年出品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其中龙的造型都基本还原了中国龙的精髓(图4)。魔幻题材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2016)中展现的神奇生物是使用元素杂糅创作兽设的典型案例。片中出现的兽设体现了两种基本杂糅方法:一是选择单一动物为原型,但对造型的关键特征做出合理改变或微调,从而诞生全新的物种(图5)。比如片中第一个出场的动物嗅嗅,设计原型取自鸭嘴兽,但在面部特征和毛发质感上做了细节调整;片中的“毒角兽”造型酷似大号犀牛,在动作表演上也参考了犀牛的行为习惯,造型的差异性来自对角的强调和修改:它的角极其巨大,其中隐隐闪现一团发光的物质,可以在任何刺穿的东西中注入毒素使其爆炸;片中的雷鸟以鹰类为原型,设计师首先将其巨大化,并在它靠近尾部的位置增加了一对翅膀,在头部添加类似猫头鹰的装饰性翎羽,它全身的羽毛还可以在特定角度反射黄金般的光泽;“隐形兽”以猿为造型基础,配合夸张的长毛发、巨大的眼睛、优雅的动作,像个行动思考都心中有数的老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奇幻电影:我们时代的镜像[J]. 陈奇佳. 文艺研究. 2007(01)
本文编号:3324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32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