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传说”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12 11:25
本文首先根据历史材料探讨了“哪吒传说”的历史流变经过,由“哪吒传说”改编而成的两部不同时期的中国国产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创作手法和风格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别。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哪吒闹海》与《哪吒之魔童降世》两部电影对“哪吒传说”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表现,将《哪吒之魔童降世》与《哪吒闹海》进行对比,前者对后者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人物形象塑造上:《哪吒闹海》基本依照中国传统观念塑造人物形象,《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胆改变哪吒外形,赋予他全新的性格特征;其二,故事情节设置上:《哪吒闹海》再现哪吒传说的主要故事情节,表达正邪不两立的中心思想,《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聚焦哪吒本身,描绘他的挣扎与成长,表达积极抗争不认命的主题思想;其三,表现手法上:《哪吒闹海》采用壁画元素和水墨元素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电影配乐也极具中国传统审美特色,《哪吒之魔童降世》采用“好莱坞式”特效呈现方式,全片80%的特效为观众带来极致的视觉体验。其四,宣传方法上:《哪吒闹海》受时代条件限制采用传统的电影宣传方式,《哪吒之魔童降世》综合利用各类互联网社交平台,采用新手...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思路、目的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及目的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哪吒传说”的历史流变
第一节 “哪吒传说”的宗教溯源
(一) “哪吒传说”的佛教溯源
(二) “哪吒传说”的道教溯源
第二节 “哪吒传说”在神魔小说中的改编
(一)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传说”
(二) 《西游记》中的“哪吒传说”
第三节 “哪吒传说”的影视动画改编
(一) 国漫经典——《哪吒闹海》
(二) 突破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
第二章 国产动画电影对“哪吒传说”的改编
第一节 《哪吒闹海》对“哪吒传说”的改编
(一) 人物形象的刻画
(二) 色彩语言的民族特色
(三) 故事主题的继承延续
(四) 民间艺术的借鉴融合
第二节 《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哪吒传说”的重塑
(一) 丰富人物形象:反英雄化
(二) 模糊正邪对立:回归人性关怀
(三) 创新故事主题:实现个人价值
(四) 运用现代技术:增强视听效果
第三章 《哪吒之魔童降世》与《哪吒闹海》比较研究
第一节 人物形象塑造
(一) 《哪吒闹海》——扁平人物
(二) 《哪吒之魔童降世》——圆形人物
第二节 故事情节设置
(一) 《哪吒闹海》——单一线性结构
(二) 《哪吒之魔童降世》——多线并行结构
第三节 艺术表现风格
(一) 《哪吒闹海》——传统浪漫主义风格
(二) 《哪吒之魔童降世》——现代夸张风格
第四节 宣传营销手段
(一) 《哪吒闹海》——传统媒介传播
(二) 《哪吒之魔童降世》——社交营销模式
第四章 “哪吒传说”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及意义
第一节 “哪吒传说”创造性转化的有效路径
(一) “哪吒传说”文化土壤深厚
(二) “好莱坞式”电影架构
(三) 全年龄向电影定位
(四) “众筹”模式和“口碑”营销
第二节 “哪吒传说”创造性转化的借鉴意义
(一) 立足本国文化发展中国动画品牌
(二) 注重电影内容生产,提高电影制作水平
(三) “互联网+”动画电影宣传营销新模式
(四) 维护电影知识产权,避免IP纷争
(五) 加强产业链开发,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六) 推动中国动画品牌“走出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藕饼”看长尾理论下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话题营销策略[J]. 梁力军,王笑然. 视听. 2020(04)
[2]叙事学视域下哪吒故事之变迁研究——从传统神话到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J]. 姜泽玮. 东南传播. 2020(03)
[3]从《大圣归来》到《哪吒之魔童降世》见证中国传统动画电影IP的优化与升级[J]. 谢媛,马建军. 艺术评鉴. 2020(04)
[4]文化引领与IP创新:国产动漫的发展路径探析——基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分析[J]. 刘怡辰,郄建业. 传媒. 2020(02)
[5]哪吒传说的符号意涵与伦理隐喻——中国传统孝道的背叛与突围[J]. 张耀天.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6]中国传统神话资源的当代影像表达——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考察对象[J]. 张小杰. 现代视听. 2019(12)
[7]《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叙事艺术及其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创新启示[J]. 罗新河,焦佳靖. 传媒观察. 2019(12)
[8]自媒体语境下电影趣缘社群特征解构及营销策略研究——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J]. 易魁,王亚停,于丽霞. 出版广角. 2019(20)
[9]探析新媒体背景下国产动画片的营销策略——以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J]. 白馨宇. 传媒论坛. 2019(21)
[10]从《大闹天宫》到《哪吒闹海》——哪吒动画形象设计研究[J]. 刘佳. 艺术研究. 2019(05)
硕士论文
[1]二次元电影的叙事特征及文化意义[D]. 刘海娥.华侨大学 2018
[2]论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艺术[D]. 徐凡舒.上海师范大学 2018
[3]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研究[D]. 叶菁.上海师范大学 2010
[4]《哪吒闹海》的角色造型设计对动漫民族化的启示[D]. 黄吉春.西安理工大学 2009
[5]《封神演义》的成书及其在明清时期的传播研究[D]. 周博.广西师范大学 2007
[6]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动画片与民间文学[D]. 刘玉婷.山西大学 2007
[7]李靖形象流变研究[D]. 孙轶旻.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38236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思路、目的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及目的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哪吒传说”的历史流变
第一节 “哪吒传说”的宗教溯源
(一) “哪吒传说”的佛教溯源
(二) “哪吒传说”的道教溯源
第二节 “哪吒传说”在神魔小说中的改编
(一)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传说”
(二) 《西游记》中的“哪吒传说”
第三节 “哪吒传说”的影视动画改编
(一) 国漫经典——《哪吒闹海》
(二) 突破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
第二章 国产动画电影对“哪吒传说”的改编
第一节 《哪吒闹海》对“哪吒传说”的改编
(一) 人物形象的刻画
(二) 色彩语言的民族特色
(三) 故事主题的继承延续
(四) 民间艺术的借鉴融合
第二节 《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哪吒传说”的重塑
(一) 丰富人物形象:反英雄化
(二) 模糊正邪对立:回归人性关怀
(三) 创新故事主题:实现个人价值
(四) 运用现代技术:增强视听效果
第三章 《哪吒之魔童降世》与《哪吒闹海》比较研究
第一节 人物形象塑造
(一) 《哪吒闹海》——扁平人物
(二) 《哪吒之魔童降世》——圆形人物
第二节 故事情节设置
(一) 《哪吒闹海》——单一线性结构
(二) 《哪吒之魔童降世》——多线并行结构
第三节 艺术表现风格
(一) 《哪吒闹海》——传统浪漫主义风格
(二) 《哪吒之魔童降世》——现代夸张风格
第四节 宣传营销手段
(一) 《哪吒闹海》——传统媒介传播
(二) 《哪吒之魔童降世》——社交营销模式
第四章 “哪吒传说”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及意义
第一节 “哪吒传说”创造性转化的有效路径
(一) “哪吒传说”文化土壤深厚
(二) “好莱坞式”电影架构
(三) 全年龄向电影定位
(四) “众筹”模式和“口碑”营销
第二节 “哪吒传说”创造性转化的借鉴意义
(一) 立足本国文化发展中国动画品牌
(二) 注重电影内容生产,提高电影制作水平
(三) “互联网+”动画电影宣传营销新模式
(四) 维护电影知识产权,避免IP纷争
(五) 加强产业链开发,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六) 推动中国动画品牌“走出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藕饼”看长尾理论下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话题营销策略[J]. 梁力军,王笑然. 视听. 2020(04)
[2]叙事学视域下哪吒故事之变迁研究——从传统神话到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J]. 姜泽玮. 东南传播. 2020(03)
[3]从《大圣归来》到《哪吒之魔童降世》见证中国传统动画电影IP的优化与升级[J]. 谢媛,马建军. 艺术评鉴. 2020(04)
[4]文化引领与IP创新:国产动漫的发展路径探析——基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分析[J]. 刘怡辰,郄建业. 传媒. 2020(02)
[5]哪吒传说的符号意涵与伦理隐喻——中国传统孝道的背叛与突围[J]. 张耀天.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6]中国传统神话资源的当代影像表达——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考察对象[J]. 张小杰. 现代视听. 2019(12)
[7]《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叙事艺术及其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创新启示[J]. 罗新河,焦佳靖. 传媒观察. 2019(12)
[8]自媒体语境下电影趣缘社群特征解构及营销策略研究——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J]. 易魁,王亚停,于丽霞. 出版广角. 2019(20)
[9]探析新媒体背景下国产动画片的营销策略——以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J]. 白馨宇. 传媒论坛. 2019(21)
[10]从《大闹天宫》到《哪吒闹海》——哪吒动画形象设计研究[J]. 刘佳. 艺术研究. 2019(05)
硕士论文
[1]二次元电影的叙事特征及文化意义[D]. 刘海娥.华侨大学 2018
[2]论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艺术[D]. 徐凡舒.上海师范大学 2018
[3]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研究[D]. 叶菁.上海师范大学 2010
[4]《哪吒闹海》的角色造型设计对动漫民族化的启示[D]. 黄吉春.西安理工大学 2009
[5]《封神演义》的成书及其在明清时期的传播研究[D]. 周博.广西师范大学 2007
[6]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动画片与民间文学[D]. 刘玉婷.山西大学 2007
[7]李靖形象流变研究[D]. 孙轶旻.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38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33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