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银幕上的奴隶制表征(与错误表征):当代好莱坞电影与美国(后)种族政治

发布时间:2017-05-03 15:17

  本文关键词:银幕上的奴隶制表征(与错误表征):当代好莱坞电影与美国(后)种族政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8年,民主党籍政治家巴拉克·奥巴马在总统大选中获胜,成为美国第一任非白人总统。他的当选对于当代美国种族政治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尤其在大众文化领域内,引发了人们对于种族和种族主义的诸多讨论,掀起了一股“黑色”潮流。由此,在好莱坞,以黑人为主角、以黑人历史为主题的电影层出不穷,黑人导演和黑人演员在电影产业中的话语权也得到大大的提升。种种迹象表明,好莱坞似乎已经摆脱了过去那种公然的种族歧视,转而成为了一个全新的“后种族”的机构——无论银幕内外,黑人不再受到肤色所累,都能够实现自我,取得成功。 对于当代好莱坞电影的这一“奥巴马现象”,人们普遍持乐观的态度,然而,我认为,在此表象之下可能存在着更为复杂的种族意识形态。因此,考虑到电影与文化政治之间的关联,本文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希望可以重新考量当代好莱坞黑人电影的本质内含:(1)银幕上对于黑人和黑人历史的表征是否属实?(2)这些表征是否达到赋权的效果?(3)如何解读、评价好莱坞与美国后种族政治之间的关系?从这一系列问题出发,本文选取了两部极具代表性的当代好莱坞电影——黑人导演史蒂夫·麦奎因的《为奴十二载》和白人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被解救的姜戈》——作为案例,采用形象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对于当代美国社会政治环境的理解,分别对两部电影中的黑人主角、以及他们与其他黑人角色、白人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行细致的探讨,进而审查当代好莱坞电影究竟如何塑造奴隶角色、描绘奴隶制关系。 本文采用黑人公共知识分子贝尔·胡克斯的论述作为理论框架,因为胡克斯的理论尤为关注大众文化与黑人种族政治之间的互动,综合了电影理论和种族理论。一方面,她将电影中的表征看做种族政治中的一种权力手段,并指出,电影中的表征常常蕴含着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维护白人霸权,从而达到压迫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效果。另一方面,胡克斯也注意到表征在当代种族政治中的新变化,并指出,在美国六十年代民权运动以后、自由主义盛行、种族间融合与种族内隔阂愈演愈烈的新环境之下,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种族主义——即,种族歧视与阶级歧视的结合。这一新的“后种族主义”正是当代好莱坞黑人电影背后的意识形态结构。 基于详尽的文本分析,本文提出以下观点。第一,当代好莱坞电影对于黑人和奴隶制历史的表征是失败的。历史很大程度上被改写,以适应当代观众的“后种族”的眼光。这些电影只讲述那些拥护中产阶级观念的成功的黑人精英的故事,而忽视——甚至贬损——仍在遭受种族歧视和阶级歧视的黑人大众的利益。在这些电影中,黑人主角的形象被“漂白”,并成为“后种族主义”的受益者。第二,当代好莱坞电影并未达到赋权黑人的效果。在这些电影中,白人霸权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只不过更加隐蔽。这些电影并未从根本上挑战种族主义,反而内化了胡克斯所谓的新型的种族主义——即,种族歧视与阶级歧视的结合。第三,当代好莱坞电影在处理种族问题上的失败源于其生产、消费的模式。“后种族主义”作为一种霸权的符码,深藏在好莱坞结构内部,难以被撼动。因此,当代好莱坞电影深受美国后种族政治的影响,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一个进入了超越种族主义的新时代,实际上,好莱坞仍旧是一个服务于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机构。
【关键词】:种族 种族主义 后种族政治 好莱坞 表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22
  • 1.1. Context of the Study:The"Obama Effect"on Hollywood11-13
  • 1.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Arguments13-14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4-16
  • 1.4. Literature Review16-19
  • 1.5. Methodology19-21
  • 1.6. Overview of Chapters21-22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22-28
  • 2.1. bell hooks on Representation22-24
  • 2.2. bell hooks on the Intersectionality of Race and Class24-28
  • Chapter Three: Case Studies28-51
  • 3.1. Steve McQueen's 12 Years Slave(2013)28-40
  • 3.1.1. Solomon Northup28-34
  • 3.1.1.1. His Position in the Race-Class Hierarchy28-30
  • 3.1.1.2. His Lack of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Black30-31
  • 3.1.1.3. Hi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White31-34
  • 3.1.2. Intra-Racial Relations and other Black Characters34-36
  • 3.1.3. Inter-Racial Relations and White Characters36-38
  • 3.1.4. Conclusion38-40
  • 3.2. Quentin Tarantino's Django Unchained(2012)40-51
  • 3.2.1. Django Freeman40-45
  • 3.2.1.1. His Position in the Race-Class Hierarchy40-42
  • 3.2.1.2. His Lack of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Black42-43
  • 3.2.1.3. Hi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White43-45
  • 3.2.2. Intra-Racial Relations and Other Black Characters45-47
  • 3.2.3. Inter-Racial Relations and White Characters47-48
  • 3.2.4. Conclusion48-51
  • Chapter Four: Discussion51-58
  • 4.1. Failure of Representation51-53
  • 4.2. Failure of Empowerment53-54
  • 4.3. Contemporary Hollywood films and the U.S.(Post-)Racial Politics54-58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8-61
  • Works Cited61-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平;论好莱坞商业机制形成的文化/社会基础(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钟蔚;;敬畏生命——生态视野中的好莱坞灾难片[J];电影评介;2007年15期

3 焉德才;;论好莱坞电影的“人本主义”悖论[J];电影文学;2007年21期

4 珍妮特·瓦斯特;;好莱坞的商品化与国际化[J];招商周刊;2007年05期

5 胡珀斯;;别被好莱坞骗了 被电影“颠覆”的物理学定律[J];发现;2008年01期

6 黄璐;;好莱坞电影研究进展——以部分专著和博硕论文为主[J];东南传播;2010年11期

7 徐丽丽;;好莱坞与美国政府[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12期

8 陈传露;;独立坞:好莱坞与独立电影的结合[J];电影艺术;2012年02期

9 汪献平;;好莱坞电影的品牌营销策略及其意义[J];电影评介;2012年05期

10 刘珍;刘郁琪;;论新世纪好莱坞电影中的双面中国人形象[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海娜;;好莱坞电影:美国的形象大使和文化大使[A];公共外交季刊2011冬季号(总第8期)[C];2011年

2 吴卫华;;符号暴力:好莱坞的中国形象流行桥段[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江怡;;科学与神学对立的解释学解读——以进化论争论为例[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成军;刘芳;李万莲;胡登峰;卢太平;;好莱坞百年兴旺及其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佚名;;京剧名旦与好莱坞名星[A];中国演员(2008年第4期总第4期)[C];2008年

6 王云;;论艺术正义——以社会正义、宗教正义和艺术正义为语境的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摩根资产管理执行董事 莫兆奇;好莱坞的暗淡夏季[N];上海证券报;2012年

2 记者 李婷;狮门影业,好莱坞下一个大玩家?[N];文汇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江继兰;好莱坞电影的营销[N];中国文化报;2001年

4 记者  周沪 ;世茂股份打造东方好莱坞[N];中国证券报;2005年

5 胡克 刘辉;好莱坞电影:制造娱乐[N];经济观察报;2005年

6 郭怡红;好莱坞历史上的第一位华裔女性[N];世界报;2005年

7 ;西边好莱坞 东边宝莱坞 不一样的精彩[N];信息时报;2003年

8 梅子;好莱坞要重拍亚洲经典[N];中国商报;2003年

9 ;2006献给好莱坞的10条锦囊妙计[N];中国电影报;2006年

10 常智;制药达人:向好莱坞学习[N];医药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渝风;他者的形象:质疑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1980—1999)[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2 叶宇;1930年代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D];北京大学;2008年

3 翁君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楠;在全球化背景下分析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2 武洪昌;论当今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元素[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朱晨;论好莱坞歌舞片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4 李榕;全球化时代好莱坞对中国元素的运用[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5 刘怀生;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男性形象解读[D];山东大学;2009年

6 张什;新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Ariel Margalith;中国如何改变好莱坞——网络社会中的内容生产新标准[D];复旦大学;2010年

8 李骐;试论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女性形象[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晓君;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一所大学的调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斐;好莱坞电影的主要意识形态倾向剖析[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银幕上的奴隶制表征(与错误表征):当代好莱坞电影与美国(后)种族政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43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b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