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表达 ——以毕业作品《游牧在草原》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31 11:51
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终于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纪录片的人文、历史、社会价值也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上世纪90年代国内掀起了“新纪录运动”,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民族题材纪录片,《最后的山神》、《龙脊》、《神鹿啊,我们的神鹿》等代表作品,该时期的作品注重纪实美学的表达,讲究人文主义关怀,创作者把焦点更多放在民族地区,开始探寻少数民族人民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生活。这批作品也在国际上屡获荣誉,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成为群族认知和表达的工具,也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选取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正是因为受到了这个时期纪录片风格的影响,向往创作出能够深层表达民族地区人民心声的影像作品。论文深度结合毕业纪录片作品《游牧在草原》,从四大方面阐述笔者对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理解与认知。绪论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节是对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概念进行界定,便于后文的学术研究更具有规范性。第二节详细阐述了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三节通过对相关文献综述的查找阅读,梳理出学术界对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研究与理论分析。第四节结合具体的研究方法,总结论文的创新之处和现实意义。论文一开始是站在少数民族题...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纪录片《游牧在草原》格尔木
图 2-2 纪录片《游牧在草原》蒙古包图 2-3 纪录片《游牧在草原》草原2.新时期牧民的人文诉求对于蒙古族牧民来说,环境是变化的,但是千百年来内心坚守的信仰和先辈们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是不变的,也只有保持这种精神意识才能够突破流动的空间环境,达到内心应有的平静与坚持。在确定图门的生活环境以后,笔者需要还原纪录片主人公活动的空间形态,充分利用特殊的自然环境,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创造更多的审美空间,把握好纪录片视听语言生动性的同时,还需要传达出蒙古族游牧人的精神诉求。
图 2-3 纪录片《游牧在草原》草原2.新时期牧民的人文诉求对于蒙古族牧民来说,环境是变化的,但是千百年来内心坚守的信仰和先辈们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是不变的,也只有保持这种精神意识才能够突破流动的空间环境,达到内心应有的平静与坚持。在确定图门的生活环境以后,笔者需要还原纪录片主人公活动的空间形态,充分利用特殊的自然环境,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创造更多的审美空间,把握好纪录片视听语言生动性的同时,还需要传达出蒙古族游牧人的精神诉求。蒙古族游牧人民对自己的草原和生长环境抱有敬仰和尊重的心情,他们认为草原是大自然馈赠给自己民族的礼物,脚下的这片土地给予他们源源不断的财富。现代文明进程使得很多自然生态遭到破坏,草原上流的河水污染严重,很多动物被猎杀,牧民面对的草原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摄制组是 2018 年 11 月份到达格尔木市,在郭勒木德镇阿拉尔村草原拍摄期间,发现草原荒漠化问题十分严峻,盐碱地随处可见,很多植物缺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少数民族纪录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以纪录片《极地》为例[J]. 朱斌,胡凡刚. 电视研究. 2018(11)
[2]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美学——以央视纪录片《十八站》为例[J]. 卞祥彬.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5)
[3]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发展浅析[J]. 田婧. 智库时代. 2018(32)
[4]故乡回望苍茫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40年回顾[J]. 朱靖江. 中国民族. 2018(05)
[5]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 陈亮. 视听. 2018(02)
[6]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特点及发展策略研究[J]. 陈磊.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9)
[7]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传播研究[J]. 王纪春.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9)
[8]文化自觉:民族题材纪录片的价值选择[J]. 罗翔宇,朱晶晶. 现代视听. 2016(07)
[9]新中国少数民族影像书写:历史与政治——兼对“重写中国电影史”的回应[J]. 吕新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10]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美学嬗变[J]. 赵鑫,唐子超. 现代视听. 2015(04)
博士论文
[1]中国新时期纪录片创作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1978-2015)[D]. 苗元华.山东师范大学 2016
[2]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边疆想象、民族认同与文化建构[D]. 李淼.上海大学 2013
[3]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研究[D]. 张明.西南民族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纪录影像重建云南民族记忆的意义[D]. 吴永坤.云南艺术学院 2018
[2]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D]. 邓丹.云南艺术学院 2018
[3]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镜头语言研究[D]. 伍晓丹.吉首大学 2018
[4]蒙古族题材纪录片的审美空间及文化表征研究[D]. 火惠娟.西北师范大学 2018
[5]藏族题材纪录片创作发展研究[D]. 马一卉.西北师范大学 2018
[6]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龙额侗寨影像志研究[D]. 李南希.四川师范大学 2017
[7]文化的纪录·人类的关爱[D]. 尚莉.塔里木大学 2017
[8]顾桃民族志纪录片叙事研究[D]. 万苏阅.东北师范大学 2017
[9]论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志纪录片创作[D]. 高畅.河北大学 2017
[10]影视传播视域下人类学片分类的时代嬗变[D]. 杨晓轩.成都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68082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纪录片《游牧在草原》格尔木
图 2-2 纪录片《游牧在草原》蒙古包图 2-3 纪录片《游牧在草原》草原2.新时期牧民的人文诉求对于蒙古族牧民来说,环境是变化的,但是千百年来内心坚守的信仰和先辈们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是不变的,也只有保持这种精神意识才能够突破流动的空间环境,达到内心应有的平静与坚持。在确定图门的生活环境以后,笔者需要还原纪录片主人公活动的空间形态,充分利用特殊的自然环境,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创造更多的审美空间,把握好纪录片视听语言生动性的同时,还需要传达出蒙古族游牧人的精神诉求。
图 2-3 纪录片《游牧在草原》草原2.新时期牧民的人文诉求对于蒙古族牧民来说,环境是变化的,但是千百年来内心坚守的信仰和先辈们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是不变的,也只有保持这种精神意识才能够突破流动的空间环境,达到内心应有的平静与坚持。在确定图门的生活环境以后,笔者需要还原纪录片主人公活动的空间形态,充分利用特殊的自然环境,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创造更多的审美空间,把握好纪录片视听语言生动性的同时,还需要传达出蒙古族游牧人的精神诉求。蒙古族游牧人民对自己的草原和生长环境抱有敬仰和尊重的心情,他们认为草原是大自然馈赠给自己民族的礼物,脚下的这片土地给予他们源源不断的财富。现代文明进程使得很多自然生态遭到破坏,草原上流的河水污染严重,很多动物被猎杀,牧民面对的草原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摄制组是 2018 年 11 月份到达格尔木市,在郭勒木德镇阿拉尔村草原拍摄期间,发现草原荒漠化问题十分严峻,盐碱地随处可见,很多植物缺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少数民族纪录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以纪录片《极地》为例[J]. 朱斌,胡凡刚. 电视研究. 2018(11)
[2]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美学——以央视纪录片《十八站》为例[J]. 卞祥彬.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5)
[3]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发展浅析[J]. 田婧. 智库时代. 2018(32)
[4]故乡回望苍茫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40年回顾[J]. 朱靖江. 中国民族. 2018(05)
[5]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 陈亮. 视听. 2018(02)
[6]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特点及发展策略研究[J]. 陈磊.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9)
[7]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传播研究[J]. 王纪春.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9)
[8]文化自觉:民族题材纪录片的价值选择[J]. 罗翔宇,朱晶晶. 现代视听. 2016(07)
[9]新中国少数民族影像书写:历史与政治——兼对“重写中国电影史”的回应[J]. 吕新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10]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美学嬗变[J]. 赵鑫,唐子超. 现代视听. 2015(04)
博士论文
[1]中国新时期纪录片创作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1978-2015)[D]. 苗元华.山东师范大学 2016
[2]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边疆想象、民族认同与文化建构[D]. 李淼.上海大学 2013
[3]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研究[D]. 张明.西南民族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纪录影像重建云南民族记忆的意义[D]. 吴永坤.云南艺术学院 2018
[2]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D]. 邓丹.云南艺术学院 2018
[3]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镜头语言研究[D]. 伍晓丹.吉首大学 2018
[4]蒙古族题材纪录片的审美空间及文化表征研究[D]. 火惠娟.西北师范大学 2018
[5]藏族题材纪录片创作发展研究[D]. 马一卉.西北师范大学 2018
[6]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龙额侗寨影像志研究[D]. 李南希.四川师范大学 2017
[7]文化的纪录·人类的关爱[D]. 尚莉.塔里木大学 2017
[8]顾桃民族志纪录片叙事研究[D]. 万苏阅.东北师范大学 2017
[9]论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志纪录片创作[D]. 高畅.河北大学 2017
[10]影视传播视域下人类学片分类的时代嬗变[D]. 杨晓轩.成都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68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46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