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动态影像艺术的反叙事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4 06:17
  动态影像艺术产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它几乎是伴随着表演、观念艺术、激浪派和极限主义一起出现的。动态影像艺术产生的直接根源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反商业电视,以白南准等人为代表,试图通过艺术家手中的便携式摄像机,表现出不同于主流电视媒体文化的另一种个人化的社会和文化批评视角;另一方面是从事动态影像艺术制作的艺术家们在当时受到了激进派、表演艺术、人体艺术、贫穷艺术、波普艺术、极简雕塑、概念艺术、先锋音乐、实验电影、当代舞蹈和当代戏剧等一系列多样化跨学科的文化运动和理论的影响。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数字影像处理、数字编辑、三维虚拟、网络媒介和互动技术的运用,动态影像艺术直接与环境和公共交流的概念相联系。发展到80年代,大量表现为一种合成影像艺术,以电子媒体为核心媒介的多种影像处理、装置环境和视觉形态综合使用的艺术语言。到了90年代,动态影像艺术已然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艺术家们借助全球语境与本土语境的优势,创作了一大批极具个人理念并且类型多样的动态影像作品,时至今日已然发展成一种虚拟沉浸式的影像艺术形式。本文所研究的动态影像艺术是兼具先锋性与实验性的影像艺术实践。...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动态影像艺术的反叙事性研究


第一代便携式摄影机与动态影像机Portapak

影像,沃尔夫,电视,摄像机


10构成元素去展现和创造一个新的组合样式。图1-2沃尔夫·弗斯特(WolfVostell)《解拼贴电视》1963图片来源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LHFzLxvK&id2.观念先驱动态影像艺术由于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都没有剪辑设备,录像带和广播信号也不兼容,所以很多早期艺术家的录像都是关于实时闭路的观念性项目。带有反馈回路的摄像机被安装在公共场合或博物馆中经过精心设计的场地上,能够面对“摄像机前的”观众,他们已经成了一场互动性对话中的一部分,融入艺术家的意图之中——这是探索存在于艺术家、客体和观众之间全新的三角关系的独特途径。在布鲁斯·瑙曼(BruceNauman)的作品《走廊》(Corridor)(1969-1970)中,一条走廊变成了一个雕塑般的空间,并且由摄像机进行勘察和调整。观者尽管不能在显示器上看到自己的面孔,却能前行穿过走廊,成为对时间和空间展开自我反思的交互探索的一部分。摄像机的实时显示是为了关注观众对空间的侵扰,而空间则变成了黑白显示器上抽象而扁平化的信息。另外一些用录像来探索摄像机试点并将其作为错觉感知和建筑空间关系研究的重要先驱者包括丹·格雷汉姆(DanGraham)、彼得·坎帕斯(PeterCampus)、艾拉·施耐德(IraSchneider)和弗兰克·吉勒特(FrankGillette)。他们的闭路多重显示器作品变现为多种形式的复杂装置,人们可以立即看到摄像机正在录制的内容,或将录制的内容视作延迟重播循环的一部分,这也是对时间和空间进行虚幻处理的一部分。

影像,布鲁斯,走廊


11图1-3布鲁斯·瑙曼(BruceNauman)《走廊》(Corridor)(1969-1970)图片来源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LHFzLxvK&id除了这些特定建筑空间的交互式动态影像装置之外,其他类型的装置采用了多显示器和多频道形式,将其作为更独立的雕塑和集合艺术。动态影像雕塑是一个紧凑的单元,通常由几个位于特定的雕塑形式内的显示器组成。还有一些多显示器的装置作品将事先录制好的、对比鲜明的元素重新编排在一起,例如贝利尔·克罗特(BerylKorot)关于大屠杀的作品《达豪集中营》(Dachau)。观众可以从一个恰当的角度来观看这部经过精心剪辑的四频道作品。新的装置开辟了一条全新交流传播途径的道路,将动态影像艺术从传统再现方法和电影中分离出来,这条新道路包括时空元素、对声音、和表演的运用、观众参与以及运动摄像机的使用。尽管当时录像不能被实时剪辑,运动摄像机却可以展示和传输由特写到远景过程中不同的角度和有利视点。然而,正如我们所见,在面对再现问题时,艺术家之间出现了同样的分歧,而这些问题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一方面,如布鲁斯·瑙曼和丹·格雷汉姆这样的艺术家对媒介中更形式化的概念很感兴趣,并将其纳为自己现有艺术观点的一部分。而包括白南准在内的一些艺术家感兴趣的则是全面透彻地理解动态影像这一革命性的全新视觉工具所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动态影像所提供的观察和沟通的新方式。3.展览先驱较早时期,博物馆对动态影像艺术作品的回应出现了一次显著增长,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很多重要的艺术家对动态影像这种媒介的开放可能性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第二,博物馆对于激进的观念艺术作品的接纳度和评估发生了重要的转变。这些激进的观念艺术作品对博物馆作为“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VR不是电影艺术的未来[J]. 刘帆.  文艺研究. 2018(09)
[2]空间与互动——从全景艺术到互动艺术的叙事嬗变[J]. 孙鑫,殷晓峰.  美术研究. 2018(04)
[3]经验拓展的场域——偶发艺术与新媒体实验[J]. 赵炎.  世界美术. 2018(01)
[4]新媒体艺术史闪耀百年[J]. Sophie,本刊资料库.  收藏.拍卖. 2018(Z1)
[5]探析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当代行为艺术[J]. 张瑜函,朱恪孝.  艺术教育. 2016(08)
[6]9/11反叙事:唐·德里罗的《坠落的人》[J]. 张瑞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4(03)
[7]论新媒体艺术的互动参与性美学特征[J]. 刘世文.  东方论坛. 2013(06)
[8]西方新媒体艺术与西方当代电影[J]. 李淑辉.  中国美术馆. 2013(06)
[9]动态影像艺术的艺术表达及其特征解析——基于实验电影、录像艺术和新媒体影像[J]. 孙炜炜.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10]新媒体语境下的非线性叙事时间初探[J]. 孙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本文编号:3475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475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e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