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鸦片战争”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电影表达

发布时间:2017-05-07 05:36

  本文关键词:“鸦片战争”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电影表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历史真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同时期人们对于历史的主观认识却是会发生变化的。对历史主观认识的变化使每个时期不同版本的历史电影对于同一段历史的表达也有所不同。历史电影是电影的一个类型,那么什么是历史电影呢?“必须要有历史根据,人物、事实都要有根据。人物、事实都是虚构的,绝对不能算历史剧。人物确有其人,但事实没有或不可能发生的也不能算历史剧。在这一点上,历史剧必须受历史的约束,两者是有联系的。”①也就是说,历史电影必须大体上是忠于历史事实的,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建构,绝对不可以脱离历史事实本身,一定要符合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同时历史电影的导演在电影中对历史事件进行讲述时须持以严谨的态度,而不是以娱乐为目的的“戏说”。不同时期的历史电影对同一历史—鸦片战争的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历史电影的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拍摄电影的时代对历史主观认识的反映,所以不同的历史电影对鸦片战争表达方式与拍摄电影时期各种时代因素有很大关系。随时代变迁而变化的社会元素会严重影响历史电影的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历史学界历史观的发展、人们对历史真实的直面接受程度都会左右电影的表达。相应的,结合时代因素和历史电影的同步变迁,可以寻找出电影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架构等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变化以及它们变化的规律。对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历史电影研究,目的是从这一新的角度有广度有深度地剖析电影。通过对鸦片战争题材电影中人物形象、叙事手法、叙事视角等方面的深入比较分析,研究历史电影在时代作用下被烙上的印记。通过对这种印记的研究,进一步地分析鸦片战争题材电影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变化方式以及变化规律。基于国外马克·费罗等人对历史和电影的研究以及国内学者对历史电影的研究,多角度地对电影受时代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电影拍摄时期历史学界所引起的重大争论的探析,结合导演拍摄历史电影时对人物和角度的把握,分析学术立场在电影拍摄中的地位。选取了对于中国人意义深远的鸦片战争进行了扩散性的申发阐述,透过对不同时期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研究进展的对比,以小见大,分析出电影表达在时代变迁中的变化。比较了不同政治话语下拍摄的电影,分析主流意识形态对电影的控制。借鉴了战争伤痛理论,结合电影的拍摄角度,分析了在战争过后电影对心理创伤治愈程度的表达。深入浅出地分析随着历史诸元素的变化,电影表达方式所受到的影响。
【关键词】:鸦片战争 电影表达 历史 意识形态 时代背景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引言10-12
  •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0.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创新方法11-12
  • 第一章 社会嬗变中的人物形象塑造12-23
  • 1.1 学术认知下的形象塑造12-19
  • 1.1.1 历史文献中的人物记录12-14
  • 1.1.2 电影的人物形象塑造14-18
  • 1.1.3 历史研究下电影的人物分析18-19
  • 1.2 社会认知下的形象塑造19-23
  • 1.2.1 国仇淡化后的形象塑造19-20
  • 1.2.2 价值观变化后的角色塑造20-21
  • 1.2.3 客观认知下的女性形象21-23
  • 第二章 创伤修复中的情节设置23-32
  • 2.1 创伤修复中的电影结局25-27
  • 2.2 创伤修复中的电影战争场面27-29
  • 2.3 创伤修复中电影的战争原因表达29-32
  • 第三章 意识形态下的叙事视角32-41
  • 3.1 日本意识形态下的叙事角度33-36
  • 3.2 阶级意识下的角度选择36-38
  • 3.3 国际融合中的角度把握38-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4-45
  • 致谢45-46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6-47
  • 承诺书47-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艳华;;“满映”与电影的国策思想宣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尹子平;;光辉映日月 光彩照后人——评电影《林则徐》兼论该题材之再创作[J];电影评介;2010年03期

3 孙志芳;;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反英斗争[J];历史教学;1956年02期


  本文关键词:“鸦片战争”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电影表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49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a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