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跨物种友谊的想象和向往 ——美国好莱坞“狗”题材电影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7 05:59
  作为人类的忠实伴侣,狗一直以来颇受人们欢迎,常常出现在神话、绘画、文学等传统艺术形式中。1935年,电影《野性的呼唤》开启了一个新的电影类别——“狗”题材电影,“狗”题材电影的研究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从语境、叙事、影像、主题等方面对美国好莱坞“狗”题材电影进行研究,首先,从美国好莱坞“狗”题材电影的历史语境、现实语境和主体语境进行阐述,认为其历史语境主要来源于神话对狗的塑造、人类对狗的驯养、“狗”题材小说创作的推动;现实语境来源于孤独焦虑、生态意识、价值认同等因素;主体语境则来源于自我的主观投射和导演的创作情怀。其次,通过几部典型的影片分析出美国好莱坞“狗”题材电影的叙事策略和叙事形式。其中,叙事策略主要体现在狗成为叙事主角策略上、无意识原型叙事策略上、以及“狗情”动人叙事策略上。叙事的形式则以线性式叙事、隐喻式叙事、“最后一分钟营救”式叙事为主。再次,总结出美国好莱坞“狗”题材电影影像的主要特点,一是具象性画面和意象性画面的巧妙运用;二是通过长镜头、特写镜头的运用表情达意;三是利用音乐渲染气氛、引起共鸣,创设意境、表达主题。最后,将美国好莱坞“狗”题材电影主题升华在价值观的塑造... 

【文章来源】:湖南工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跨物种友谊的想象和向往 ——美国好莱坞“狗”题材电影研究


我来救你:玛莎叼拽老杰克的脖套,试图救出老杰克

猎物,臣民,蒙太奇,雪橇


分配(图 3-2),像是在说:大王,请分配猎物。待玛莎分配完后,其他雪橇犬再享用,这近三分中的蒙太奇镜头,将玛莎的团队领导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脑海中不经浮现出人类社会中统治者与臣民的关系。图 3-1 我来救你:玛莎叼拽老杰克的脖套,试图救出老杰克

主人,贝利


影片《一条狗的使命》中的贝利狗则在不同的轮回中表现出照顾者原型意象。一般认为,照顾者原型就是我们常说的奉献者。影片中第一世的贝利陪伴着伊森一起玩球,一起长大;第二世的贝利作为警犬陪伴着主人一起生活,一起执行任务,在一次出警任务中,它凶猛地冲向持枪站在主人身后的歹徒,虽已中弹但还是拼劲全力撕咬歹徒,保主人平安,助力主人执行任务,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躺在主人怀里的它像是在和主人做最后的告别:主人,来生再见!(图 3-3);第三世的贝利则陪伴着主人一起寻找生命中的爱情以及生命中的其他美好;第四世的贝利经主人抛弃后重新回到最初的主人伊森身边,再次帮助伊森寻找爱情以及那些遗失的美好。贝利历经四世,每一世都带着不同的使命尽心尽职地照顾身边的主人,不图回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条狗的使命》蕴含的生命诗意探析[J]. 杨会.  电影文学. 2017(18)
[2]初探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典范性叙事方式[J]. 刘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07)
[3]最伟大的狗——论《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自我拯救[J]. 王保权.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05)
[4]为动物立传:《阿弗小传》的生态伦理解读[J]. 郑佰青,张中载.  外国文学. 2015(02)
[5]中西方神话人物原型比较——以英雄、女神原型为例[J]. 宋茹.  名作欣赏. 2014(27)
[6]日本电影中狗的悲情效果[J]. 刘建男,王晓冬.  电影文学. 2013(20)
[7]动物在电影作品中的存在方式及作用初探[J]. 张广义.  大众文艺. 2013(07)
[8]中日电影中义犬形象的比较研究[J]. 刘建男,刘庆国,刘建伟.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12)
[9]浅谈特写镜头的魅力[J]. 王刚.  新世纪剧坛. 2011(06)
[10]东西方动物题材电影异同[J]. 李星洁.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7)

博士论文
[1]影像的力量:20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与美国价值观的塑造和传播[D]. 苏兴莎.吉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美国动物题材故事片的主题研究[D]. 王亚.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2]中外动物主题电影审美追求探析[D]. 丁旋.广州大学 2016
[3]日本动物主题电影研究[D]. 张培培.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动物的呼唤”:解读当代美国动物电影的生态思想[D]. 翟春婷.重庆师范大学 2013
[5]动物题材电影现状及人文内涵研究[D]. 咸悦.东北师范大学 2010
[6]汤姆·雷根动物权利思想研究[D]. 李有秩.福建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00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500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9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