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浅探“儿童本位”在中国儿童电影中的创作应用

发布时间:2021-11-17 08:00
  电影和儿童存在天然的亲缘性,电影将儿童无法把握的语言跃然于银幕,从而使儿童感知各类体验。但很多时候创作者对教育性的狭义理解和过度强调,使得成人价值被不考虑内容和视角地投射到了儿童电影中,忽视了"儿童本位"的重要性。文章围绕"儿童本位"的观念回顾中国儿童电影的历程,探究当下中国儿童电影创作中的问题,发现普遍存在选材沉重、不贴近儿童和受众定位模糊等情况,在此呼唤创作者们平衡娱乐与教化,给予儿童电影艺术大师的眷注。 

【文章来源】:科技传播. 2020,12(10)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儿童电影的界定
2 中国儿童电影的创作症候
3 “儿童本位”基础上的创作策略设想
    3.1 准确定位电影受众群
    3.2 贴近儿童的真实世界
    3.3 寓教于乐的创作思路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童年的消逝——对儿童电影“全龄化”的再读解[J]. 刘晓希.  电影艺术. 2017(03)
[2]新中国“十七年”儿童电影:叙事特征及主流意识形态表达[J]. 秦凤华.  电影文学. 2017(03)
[3]1949年前的中国儿童电影理论与批评史论[J]. 彭笑远.  浙江档案. 2015(03)
[4]中国儿童电影创作观念误区之思考[J]. 杨阳.  电影文学. 2012(21)
[5]儿童电影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侯克明访谈[J]. 侯克明,余韬.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9(06)
[6]论“儿童本位”视野下的中国儿童电影发展[J]. 程桂芳,张笃元,王凤蕊.  电影文学. 2009(08)
[7]中国儿童题材影片的非儿童本位取向分析[J]. 凌燕.  当代电影. 2006(06)
[8]儿童电影──导演与儿童的真诚对话(上)[J]. 陈宛妤,乌兰.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996(01)



本文编号:3500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500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0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