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文化纪录片与国家文化形象传播研究 ——以央视纪录片为例(2000-2019)
发布时间:2021-11-26 15:48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时代到来,各国都日益注重对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试图通过传播国家文化形象来促进国际地位的提升。因为文化是最深入人心的,所以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形象的传播效力。因此,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载体至关重要,不同的媒介呈现国家文化的方式和效果各不相同,传播国家文化形象的效果也不同。历史文化纪录片因为其独特的纪实属性和人文历史性,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也将本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等上层建筑内容体现地淋漓尽致,是国家文化形象传播的最佳载体。它既传播了国家优秀历史文化又提升了国民文化自信心,塑造和传播了国家文化形象。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快速发展及其文化传播的功能为国家文化形象的阐释和传播提供了文化维度和呈现方式。在历史文化纪录片的传播方式上,历史文化纪录片用先进的影像技术来再现历史画面,用中国特色审美来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用声、画、文字等意象来塑造中国文化形象,从而达成全方位的群体传播;以受众意识为主体,选取大众化的内容题材,通过央视等主流强势媒体分栏目播放,形成主流性的大众传播;利用国际平台达成合作,选取符合国外受众的多元化内容,采用国际化视听语言,促成融合性的国际...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图1-4:纪录片《小岗人家四十年》)
文第一章历史文化纪录片与国家文化形象概述13现象,例如2015年央视播出的《东方主战撤,该纪录片以文献、影视等形式讲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展现了中国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凸显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21;2018年的《小岗人家四十年》,纪录片以“一声惊雷”“岗上情深”“希望田野”“振兴之路”“小岗大道”为主题,分5集全方位、高视角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用鲜活、生动的故事展现小岗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22(图1-3:纪录片《东方主战撤)(图1-4:纪录片《小岗人家四十年》)(二)民族文化类所选样本中为“民族文化”类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有97部,占比约24%,在所选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民族文化”类历史文化纪录片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即有形的民族文化和无形的民族文化,有形的民族文化指的是对历史遗址、文物古迹等的纪录,通过客观描述这些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等,来见证历史变迁,感受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无形的民族文化指的是对民族风俗习惯、历史文明、民族情怀等方面的纪录,通过查阅古籍资料,寻找可以承载民族文化的载体,借助现代化的拍摄技巧和手段,反映特定时期和地点的历史和文化,从而让现代人了解历史,反思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类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的意义就在于让人们了解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它的内核不仅在于其超越民族接受性(共通性),而且还包括题材的独特性(个性)。23此类主要通过拍摄历史建筑、古迹、文物或器皿来讲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民族文化。其中,主要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纪录片通过拍摄有形的物件来展现文物背后所承载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时代沉淀下来的宝藏,随着历
国文化类历史文化纪录片指的就是内容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能够体现中国新面貌、新发展、新思想的历史文化纪录片,这一类型的历史文化纪录片主要反映的是中国文化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新发展,通过纪录新时期中国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面貌的日新月异,揭示现当代中国文化的特征,例如《西藏文化之旅》体现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创新之路》体现了中国当下的创新精神和追求创新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拍摄的主体对象是以中国现当代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事件为主,从而揭示其背后隐藏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现当代的中国文化精神。(图1-5:纪录片《CHINA瓷》)(图1-6:纪录片《复活的军团》)(三)人物情怀类所选样本中为“人物情怀”类的历史文化纪录片约有54部,占比约12%,在历史文化纪录片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人物情怀”类历史文化纪录片主要是指这些历史文化纪录片聚焦于一个人或者一类人,通过用影像的形式展示人物的形象,这些人物是历史中客观存在的,通过影像化的手法去纪录人物的性格、故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从多角度、细节化地给观众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地人物形象。通过对所选的以“人物”为关键词的历史文化纪录片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人物类历史文化纪录片纪录的大多是在战争和改革中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人物类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的意义非常好理解,简而言之就是一方面介绍在历史中有特别大的贡献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和价值精神值得后代尊崇和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这类历史文化纪录片为了全面客观展示人物形象,必然会将人物放到客观历史事件中,正如“时势造就英雄,英雄造就时势”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因此,通过对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客观呈现,得以揭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历史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一[J]. 刘妍,马晓英,刘坚,魏锐,马利红,徐冠兴,康翠萍,甘秋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2)
[2]当代纪录片的市场化探讨[J]. 王秀荣. 科技传播. 2019(19)
[3]浅谈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策略[J]. 黎明婉. 传媒. 2019(15)
[4]中国文化形象的研究现状及版图[J]. 姚云. 湖北社会科学. 2018(05)
[5]价值·意义·手法——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当代阐释[J]. 张有平. 当代电视. 2018(04)
[6]中国纪录片的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一带一路”视阈下的再思考[J]. 沈悦,尹如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7]从纪录片《一带一路》看如何提高文化自信,塑造良好国家形象[J]. 刘梦晴. 视听. 2017(11)
[8]浅析三维动画在历史纪录片《故宫》中的“真实再现”[J]. 张德明. 新闻研究导刊. 2017(05)
[9]从《历史的拐点》看历史人文纪录片宏大叙事的创新[J]. 韩岳. 电视研究. 2017(02)
[10]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表征研究[J]. 朱小芳,佐斌.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07)
硕士论文
[1]电视纪录片中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D]. 姚振轩.江西财经大学 2019
[2]大故事中的小叙事[D]. 江丽雯.安徽大学 2019
[3]浅析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叙事策略[D]. 党韦琪.河北大学 2019
[4]“一带一路”纪录片之于来华留学生的传播效果研究[D]. 茹艳.中南民族大学 2018
[5]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审美建构研究[D]. 李拜天.广西师范大学 2016
[6]近十年来我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研究[D]. 张恬.湖南大学 2014
[7]中国文化形象研究[D]. 邓长江.电子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20462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图1-4:纪录片《小岗人家四十年》)
文第一章历史文化纪录片与国家文化形象概述13现象,例如2015年央视播出的《东方主战撤,该纪录片以文献、影视等形式讲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展现了中国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凸显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21;2018年的《小岗人家四十年》,纪录片以“一声惊雷”“岗上情深”“希望田野”“振兴之路”“小岗大道”为主题,分5集全方位、高视角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用鲜活、生动的故事展现小岗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22(图1-3:纪录片《东方主战撤)(图1-4:纪录片《小岗人家四十年》)(二)民族文化类所选样本中为“民族文化”类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有97部,占比约24%,在所选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民族文化”类历史文化纪录片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即有形的民族文化和无形的民族文化,有形的民族文化指的是对历史遗址、文物古迹等的纪录,通过客观描述这些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等,来见证历史变迁,感受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无形的民族文化指的是对民族风俗习惯、历史文明、民族情怀等方面的纪录,通过查阅古籍资料,寻找可以承载民族文化的载体,借助现代化的拍摄技巧和手段,反映特定时期和地点的历史和文化,从而让现代人了解历史,反思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类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的意义就在于让人们了解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它的内核不仅在于其超越民族接受性(共通性),而且还包括题材的独特性(个性)。23此类主要通过拍摄历史建筑、古迹、文物或器皿来讲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民族文化。其中,主要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纪录片通过拍摄有形的物件来展现文物背后所承载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时代沉淀下来的宝藏,随着历
国文化类历史文化纪录片指的就是内容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能够体现中国新面貌、新发展、新思想的历史文化纪录片,这一类型的历史文化纪录片主要反映的是中国文化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新发展,通过纪录新时期中国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面貌的日新月异,揭示现当代中国文化的特征,例如《西藏文化之旅》体现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创新之路》体现了中国当下的创新精神和追求创新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拍摄的主体对象是以中国现当代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事件为主,从而揭示其背后隐藏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现当代的中国文化精神。(图1-5:纪录片《CHINA瓷》)(图1-6:纪录片《复活的军团》)(三)人物情怀类所选样本中为“人物情怀”类的历史文化纪录片约有54部,占比约12%,在历史文化纪录片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人物情怀”类历史文化纪录片主要是指这些历史文化纪录片聚焦于一个人或者一类人,通过用影像的形式展示人物的形象,这些人物是历史中客观存在的,通过影像化的手法去纪录人物的性格、故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从多角度、细节化地给观众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地人物形象。通过对所选的以“人物”为关键词的历史文化纪录片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人物类历史文化纪录片纪录的大多是在战争和改革中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人物类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的意义非常好理解,简而言之就是一方面介绍在历史中有特别大的贡献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和价值精神值得后代尊崇和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这类历史文化纪录片为了全面客观展示人物形象,必然会将人物放到客观历史事件中,正如“时势造就英雄,英雄造就时势”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因此,通过对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客观呈现,得以揭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历史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一[J]. 刘妍,马晓英,刘坚,魏锐,马利红,徐冠兴,康翠萍,甘秋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2)
[2]当代纪录片的市场化探讨[J]. 王秀荣. 科技传播. 2019(19)
[3]浅谈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策略[J]. 黎明婉. 传媒. 2019(15)
[4]中国文化形象的研究现状及版图[J]. 姚云. 湖北社会科学. 2018(05)
[5]价值·意义·手法——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当代阐释[J]. 张有平. 当代电视. 2018(04)
[6]中国纪录片的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一带一路”视阈下的再思考[J]. 沈悦,尹如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7]从纪录片《一带一路》看如何提高文化自信,塑造良好国家形象[J]. 刘梦晴. 视听. 2017(11)
[8]浅析三维动画在历史纪录片《故宫》中的“真实再现”[J]. 张德明. 新闻研究导刊. 2017(05)
[9]从《历史的拐点》看历史人文纪录片宏大叙事的创新[J]. 韩岳. 电视研究. 2017(02)
[10]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表征研究[J]. 朱小芳,佐斌.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07)
硕士论文
[1]电视纪录片中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D]. 姚振轩.江西财经大学 2019
[2]大故事中的小叙事[D]. 江丽雯.安徽大学 2019
[3]浅析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叙事策略[D]. 党韦琪.河北大学 2019
[4]“一带一路”纪录片之于来华留学生的传播效果研究[D]. 茹艳.中南民族大学 2018
[5]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审美建构研究[D]. 李拜天.广西师范大学 2016
[6]近十年来我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研究[D]. 张恬.湖南大学 2014
[7]中国文化形象研究[D]. 邓长江.电子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20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520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