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格结构的乌托邦动画电影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17 13:34
本文以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的人格结构理论为出发点,对乌托邦动画电影进行哲学思考与分析。当代动画电影通过不同动画电影角色的"本我、自我、超我"塑造和动画电影的视知觉,反映现代社会问题并且进行温情解剖,并且给予人们对未来世界希望的曙光。所以,要更深层次地了解乌托邦动画电影,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的人格结构理论的"自我、本我、超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突破点与视角。
【文章来源】:电影文学.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二、人类诗意的栖身地———乌托邦
(一)问题丛生的现实世界
(二)动画银幕里的乌托邦
三、人格结构与乌托邦动画电影
(一)“本我”的形式
(二)“自我”的形式
(三)“超我”的形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恐怖谷理论与动画电影中的逼真人物形象[J]. 范秀云. 当代电影. 2014(06)
本文编号:3540227
【文章来源】:电影文学.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二、人类诗意的栖身地———乌托邦
(一)问题丛生的现实世界
(二)动画银幕里的乌托邦
三、人格结构与乌托邦动画电影
(一)“本我”的形式
(二)“自我”的形式
(三)“超我”的形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恐怖谷理论与动画电影中的逼真人物形象[J]. 范秀云. 当代电影. 2014(06)
本文编号:3540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540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