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嘉电影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1 11:4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随之也需要一个表达自我意识和自身欲望的平台,张艾嘉身为新时代女性的代言人,她将镜头聚焦现代女性的内心世界,叙述女性在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时代环境中面临的爱情婚姻困境与生活压力。通过她的影像,我们可以看到广大女性生活的缩影,在电影中她遵循现实规律,冷静客观的讲述故事,让观者融入情境之中,使电影充满现实主义的艺术魅力。本文以电影叙事学理论为基础,以张艾嘉导演执导的12部电影作品为研究对象,在对电影中女性化的叙事内容和细腻独特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张艾嘉的电影风格及其形成的原因。文章主体内容从三个维度展开,首先,探讨张艾嘉电影中关于女性爱情婚姻生活的叙事内容,在她的电影中叙事主题几乎全部围绕爱情、婚姻和家庭来展开,在面对情感困境时,她镜头中的女性温柔却坚强,独立又洒脱,彰显了新时代女性的风范;其次,研究张艾嘉独特的叙事策略,包括散文化的叙事结构、恰如其分的视听语言以及女性化的叙事视角,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张艾嘉温和细腻的现实主义电影风格,最后,探讨这种电影风格形成的原因,一是台湾新女性主义运动和新电影运动的时代影响,二是张艾嘉丰富的人生...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张艾嘉创作生平
第一章 精准展现现代女性生活的叙事内容
第一节 女性化的叙事主题
一、爱情:从依附到独立
二、婚姻:从压抑到自由
三、家庭:从矛盾到和解
第二节 追求自我解放的女性形象
一、坚韧自强的传统女性形象
二、独立自由的现代女性形象
第二章 细腻描绘现代女性故事的叙事策略
第一节 散文化的叙事结构
一、淡化戏剧冲突
二、惯用开放结局
三、非线性叙事
第二节 恰如其分的视听语言
一、恰到好处的背景音效
二、色彩绚丽的视觉呈现
三、突出情感交流的镜头运用
第三节 女性化的叙事视角
一、女性化的叙事主体
二、多样化的叙事人称
第三章 刻满时光印记的叙事风格
第一节 受时代影响的个人风格
一、台湾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
二、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影响
第二节 带有成长记忆的个人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电影叙事学研究三十年[J]. 赵文国. 电影文学. 2018(12)
[2]缺席的在场与虚妄的执守——《相爱相亲》中的身份叙事悖论[J]. 张斌宁. 当代电影. 2017(12)
[3]天时 地利 人和——张艾嘉导演访谈[J]. 张艾嘉,周夏. 当代电影. 2017(12)
[4]浅析电影《20 30 40》中女性角色的形象重建[J]. 陈朝彦. 大众文艺. 2016(15)
[5]西方女性意识觉醒的发展谱系研究[J]. 戴雪红. 理论月刊. 2016(05)
[6]张艾嘉镜头中情感与叙事的矛盾——以《念念》为例[J]. 郭钊玮,刘昊. 电影评介. 2015(24)
[7]不同文化社会语境下两岸女性电影特点比较[J]. 黎荔. 电影评介. 2015(21)
[8]女性主义影像的践行者——论台湾女导演张艾嘉[J]. 夏金轩,贾冀川.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03)
[9]张艾嘉电影的女性美[J]. 于迎. 电影文学. 2015(09)
[10]委婉温和的女性关注——从《少女小渔》、《20 30 40》看张艾嘉电影[J]. 郑燕. 电影评介. 2015(01)
博士论文
[1]台湾女性导演研究1957-2000[D]. 刘亚玉.上海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性别视角下的张艾嘉电影女性形象研究[D]. 刘金.西北大学 2017
[2]李少红与张艾嘉女性电影比较研究[D]. 熊聪.南昌大学 2012
[3]张艾嘉电影的女性书写[D]. 刘维娟.湖南师范大学 2012
[4]张艾嘉电影的女性意识建构研究[D]. 周晨.南京师范大学 2011
[5]张艾嘉的电影艺术研究[D]. 吕婧.河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60202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张艾嘉创作生平
第一章 精准展现现代女性生活的叙事内容
第一节 女性化的叙事主题
一、爱情:从依附到独立
二、婚姻:从压抑到自由
三、家庭:从矛盾到和解
第二节 追求自我解放的女性形象
一、坚韧自强的传统女性形象
二、独立自由的现代女性形象
第二章 细腻描绘现代女性故事的叙事策略
第一节 散文化的叙事结构
一、淡化戏剧冲突
二、惯用开放结局
三、非线性叙事
第二节 恰如其分的视听语言
一、恰到好处的背景音效
二、色彩绚丽的视觉呈现
三、突出情感交流的镜头运用
第三节 女性化的叙事视角
一、女性化的叙事主体
二、多样化的叙事人称
第三章 刻满时光印记的叙事风格
第一节 受时代影响的个人风格
一、台湾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
二、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影响
第二节 带有成长记忆的个人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电影叙事学研究三十年[J]. 赵文国. 电影文学. 2018(12)
[2]缺席的在场与虚妄的执守——《相爱相亲》中的身份叙事悖论[J]. 张斌宁. 当代电影. 2017(12)
[3]天时 地利 人和——张艾嘉导演访谈[J]. 张艾嘉,周夏. 当代电影. 2017(12)
[4]浅析电影《20 30 40》中女性角色的形象重建[J]. 陈朝彦. 大众文艺. 2016(15)
[5]西方女性意识觉醒的发展谱系研究[J]. 戴雪红. 理论月刊. 2016(05)
[6]张艾嘉镜头中情感与叙事的矛盾——以《念念》为例[J]. 郭钊玮,刘昊. 电影评介. 2015(24)
[7]不同文化社会语境下两岸女性电影特点比较[J]. 黎荔. 电影评介. 2015(21)
[8]女性主义影像的践行者——论台湾女导演张艾嘉[J]. 夏金轩,贾冀川.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03)
[9]张艾嘉电影的女性美[J]. 于迎. 电影文学. 2015(09)
[10]委婉温和的女性关注——从《少女小渔》、《20 30 40》看张艾嘉电影[J]. 郑燕. 电影评介. 2015(01)
博士论文
[1]台湾女性导演研究1957-2000[D]. 刘亚玉.上海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性别视角下的张艾嘉电影女性形象研究[D]. 刘金.西北大学 2017
[2]李少红与张艾嘉女性电影比较研究[D]. 熊聪.南昌大学 2012
[3]张艾嘉电影的女性书写[D]. 刘维娟.湖南师范大学 2012
[4]张艾嘉电影的女性意识建构研究[D]. 周晨.南京师范大学 2011
[5]张艾嘉的电影艺术研究[D]. 吕婧.河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60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56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