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宣传片的多模态运用研究——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19 02:47
基于多模态理论,以丽江对外旅游宣传片《一滴水经过丽江》为语料,从图像、声音和语言三个维度对宣传片进行多模态分析,可以提出城市旅游宣传片制作中凸显民族元素、注重地域文化、创作独特性等三条策略,以期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更好的旅游宣传效应。分析显示,多模态在城市旅游宣传片中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提升丽江的城市旅游形象,展现丽江的城市魅力,还有助于丰富多模态理论在城市形象宣传和旅游推广的研究领域。
【文章来源】: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23(0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城市旅游宣传片的多模态运用分析
(一)城市旅游宣传片的多模态性
(二)《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多模态分析
1.图像分析
2.声音分析
3.语言分析
三、城市旅游宣传片多模态运用中应凸显的因素
(一)民族元素
(二)地域文化
(三)创作独特性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综论(2003—2017)——以CSSCI来源期刊发表成果为考察对象[J]. 潘艳艳,李战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2]教师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与教师身份建构[J]. 刘熠. 语言学研究. 2017(02)
[3]云南纳西古乐的品牌化经营策略研究[J]. 张锐,季慧慧.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7)
[4]电影中的“愤怒”隐喻多模态表征[J]. 李兴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03)
[5]视觉叙事框架下旅游宣传片的意义建构——以香港、台湾和厦门为例[J]. 林扬欢,林嫦娥,陈文革.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7(02)
[6]多模态视频话语分析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启示——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 严慧仙. 外语电化教学. 2015(03)
[7]民居文化变迁中的“虚无”与“实在”——以丽江古城客栈为例[J]. 孙九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8]多模态新闻语篇的意义建构[J]. 刘成科.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9)
[9]一滴水经过丽江[J]. 阿来.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2(36)
[10]多模态视频语篇《我和你(You And Me)》的构成意义分析[J]. 洪岗,张振. 外语电化教学. 2010(06)
博士论文
[1]旅游挤出效应下的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研究[D]. 赵敏.云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96069
【文章来源】: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23(0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城市旅游宣传片的多模态运用分析
(一)城市旅游宣传片的多模态性
(二)《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多模态分析
1.图像分析
2.声音分析
3.语言分析
三、城市旅游宣传片多模态运用中应凸显的因素
(一)民族元素
(二)地域文化
(三)创作独特性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综论(2003—2017)——以CSSCI来源期刊发表成果为考察对象[J]. 潘艳艳,李战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2]教师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与教师身份建构[J]. 刘熠. 语言学研究. 2017(02)
[3]云南纳西古乐的品牌化经营策略研究[J]. 张锐,季慧慧.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7)
[4]电影中的“愤怒”隐喻多模态表征[J]. 李兴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03)
[5]视觉叙事框架下旅游宣传片的意义建构——以香港、台湾和厦门为例[J]. 林扬欢,林嫦娥,陈文革.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7(02)
[6]多模态视频话语分析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启示——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 严慧仙. 外语电化教学. 2015(03)
[7]民居文化变迁中的“虚无”与“实在”——以丽江古城客栈为例[J]. 孙九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8]多模态新闻语篇的意义建构[J]. 刘成科.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9)
[9]一滴水经过丽江[J]. 阿来.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2(36)
[10]多模态视频语篇《我和你(You And Me)》的构成意义分析[J]. 洪岗,张振. 外语电化教学. 2010(06)
博士论文
[1]旅游挤出效应下的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研究[D]. 赵敏.云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96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596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