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电影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4 11:00
本文关键词:贾樟柯电影叙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贾樟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以独特的电影叙事方式,从个人生活经验出发,以敏锐的生活触感,,通过电影真实地展现底层人物在社会变迁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本文以电影叙事学为理论基础,对贾樟柯导演的八部剧情电影作品——《小山回家》、《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天注定》中凝聚“故乡”情结的叙事内容和反戏剧化的叙事方式,进行了细致地整理和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独到的叙事话语与其电影显现出的纪实风格的内在联系。 文章论述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论文选题入手,分析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贾樟柯电影研究的现状,由此确定了选题内容。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贾樟柯电影的叙述内容凝聚了浓厚的“故乡”情节,电影中展现了边缘人物的庸常生活,以此表达了人性悲悯与对生活在底层人们的深切同情。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反戏剧化是贾樟柯电影叙事的结构特色。错综复杂的时空构建,非情节化的故事结构、开放式的故事结尾,使贾樟柯电影显现出了现实生活的粗糙质感。第四部分分析了贾樟柯电影风格独特的叙事话语——综合运用的叙事视角、粗粝朴实的镜头语言使贾樟柯电影形成了独特的纪实美学风格。第五分部,分析了贾樟柯电影叙事方式的价值与意义所在。第六部分为结语。 总而言之,在深入地整理和剖析贾樟柯电影叙事手法的基础之上,笔者对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特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并期待这是对中国电影叙事方式进行的一次有意义地探索。
【关键词】:贾樟柯 叙事方式 纪实性 反戏剧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7
- 目录7-9
- 1 引言9-15
- 1.1 研究对象的确定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5
- 2 凝聚“故乡”情结的叙事内容15-21
- 2.1 展现日常生活15-17
- 2.1.1 真实的故乡——山西15-16
- 2.1.2 “仿像”的故乡——北京16-17
- 2.1.3 共同的故乡——三峡17
- 2.2 关注边缘人物17-19
- 2.2.1 压抑彷徨的故乡人17-19
- 2.2.2 漂泊无依的异乡人19
- 2.3 表达对人性的悲悯与同情19-21
- 3 反戏剧化的叙事结构21-29
- 3.1 错综复杂的时空构建21-24
- 3.1.1 时间塑形21-22
- 3.1.2 空间塑造22-24
- 3.2 非情节化的结构编排24-26
- 3.2.1 奇特大胆的故事结构24-25
- 3.2.2 反叛传统的故事结尾25-26
- 3.3 充满质感的生活现实26-29
- 4 风格真实的叙事话语29-37
- 4.1 交叉运用的叙事视角29-30
- 4.2 粗粝朴实的镜头语言30-34
- 4.2.1 长镜头与空镜头30-31
- 4.2.2 画面31-33
- 4.2.3 声音33-34
- 4.3 凸显纪实的美学风格34-37
- 5 贾樟柯电影叙事的价值与意义37-41
- 5.1 大胆的超越37-38
- 5.2 远行的局限38-41
- 结语41-43
- 致谢43-45
- 参考文献45-49
- 附录49-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黎胜,倪震;中国电影的叙事时间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2 贾樟柯;勾伊娜;;贾樟柯:用主流的方式表达自己[J];当代电影;2006年05期
3 李杨;;贾樟柯新写实电影的大众认同[J];当代电影;2007年04期
4 路金辉;;“故乡三部曲”传播特性解读——以赖利夫妇社会系统模式为切入点[J];当代电影;2010年04期
5 彭卫红;;论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美学内涵[J];当代文坛;2006年05期
6 谢晓霞;;论贾樟柯电影的底层形象[J];当代文坛;2008年04期
7 李陀;崔卫平;贾樟柯;西川;欧阳江河;汪晖;;《三峡好人》:故里、变迁与贾樟柯的现实主义[J];读书;2007年02期
8 吕佳;;论贾樟柯电影的叙事风格[J];电影文学;2010年23期
9 夏清泉;;中国新小城镇电影的空间研究[J];电影评介;2006年14期
10 刘雪芹;张相宽;;直面生活的原生态——《故乡三部曲》纪实风格探析[J];电影评介;2006年19期
本文关键词:贾樟柯电影叙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4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6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