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论伊朗第二次“新电影”浪潮

发布时间:2017-05-14 16:21

  本文关键词:论伊朗第二次“新电影”浪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伊朗第二次“新电影”的巨大成功,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影坛最大的文化大事。一大批来自伊朗本土的电影导演相继进入世界影坛,其作品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屡获大奖,一场令人刮目相看的“伊朗浪潮”席卷整个世界影坛,即伊朗第二次“新电影”浪潮现象。伊朗第二次“新电影”浪潮的出现,根源于伊朗的社会土壤及时代背景。本文的引言部分着重梳理和叙述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从伊朗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出发,梳理其电影体制及电影产业形态,并在前二者基础上对伊朗第二次“新电影”浪潮中的导演群体进行代际划分与整体概述。本文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析此次浪潮中的重要导演及代表性作品,分别从影像特质、题材表征两个方面来概括伊朗第二次“新电影”的整体艺术群像特征。并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运用相关西方批评理论,挖掘伊朗第二次“新电影”浪潮的价值意义。针对伊朗第二次“新电影”获得世界认同这一特殊文化现象,从观影大众的接受期待和世界影坛内在的审美动因等层面进行了分析。本文最后一部分通过对比分析,还原和定位伊朗第二次“新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中的特殊性。突出伊朗第二次“新电影”浪潮独特的影响力:冲破宗教政体的束缚,寻找到了一条将本土化与世界性出色结合的发展之路;在与亚洲、欧美电影的文化对话,也显示出了它在世界电影文化中的地位;尤其在与中国独立电影的异同比较研究中,伊朗第二次“新电影”为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提供了颇多借鉴、启示和辩证参考。
【关键词】:伊朗 第二次“新电影” 特征 全球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9.373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8
  • 1 引言8-12
  • 1.1 伊朗第二次“新电影”浪潮的研究现状8-10
  • 1.2 伊朗第二次“新电影”浪潮的研究意义10-12
  • 2 伊朗第二次“新电影”浪潮的发展历程12-19
  • 2.1 伊朗第二次“新电影”浪潮的社会历史文化探源12-14
  • 2.2 伊朗第二次“新电影”浪潮中导演群的代际划分14-16
  • 2.3 伊朗第二次“新电影”浪潮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渊源16-19
  • 3 伊朗第二次“新电影”浪潮中的导演及代表作19-28
  • 3.1 主要导演及其代表作品分析19-22
  • 3.2 其他导演及其作品分析22-24
  • 3.3 整体艺术群像特征概述24-28
  • 4 伊朗第二次“新电影”被世界认可的文化心理28-36
  • 4.1 后现代语境下伊朗第二次“新电影”的接受心理剖析29-30
  • 4.2 后殖民视域下观影受众的期待心理30-33
  • 4.3“读屏时代”的纯性电影实验33-36
  • 5 伊朗第二次“新电影”浪潮的启迪意义36-49
  • 5.1 本土化:政教合一的民族性特质36-37
  • 5.2 对话:与亚洲、欧美电影的镜像文化关系37-41
  • 5.3 观照:与中国独立电影的对比41-44
  • 5.4 全球化:伊朗第二次“新电影”的生存策略44-49
  • 6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4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54-55
  • 附录B:伊朗第二次“新电影”导演及代表作一览表55-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戈达弗雷·切西尔,林茜;阿巴斯·加罗斯达米──提出问题的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2 黄式宪;东方镜像的苏醒:独立精神及本土文化的弘扬——论亚洲“新电影”的文化启示性(上)[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阿里·穆罕玛德,谢晓燕,邓鹏;全球化对伊朗电影的影响[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周星;朱墨;;亚洲文化背景中的东方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李天铎;;亚洲电影在全球化风潮中的情境与困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王宁;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批判──爱德华·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剖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7 马琳;;伊朗电影——那一片神秘的橄榄林[J];才智;2009年03期

8 戴锦华,王昶;文化研究面对后现代噩梦[J];当代电影;1999年02期

9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单万里;阿巴斯自述[J];当代电影;2000年03期

10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单万里;电影没有护照──阿巴斯谈《随风而去》[J];当代电影;200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辉;解构东方主义,探寻多元文化共存[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2 许琦;困顿之中的美丽[D];河北大学;2005年

3 方小燕;返璞归真的影像世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英杰;电影“作者论”视阈中的贾樟柯电影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俞敏武;话语下的模式—伊朗儿童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聪聪;伊朗新电影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伊朗第二次“新电影”浪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5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65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6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